时间: 2025-05-03 23:58: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58:44
亦好亭兼弄月亭,磬湖不许两通行。谁抛螮蝀湖光尾,便有先生拄杖声。
这亭子和弄月亭一样美好,磬湖的水面上却不允许两人同时通行。是谁在湖光中抛出水波,伴随着那响亮的拄杖声。
本诗中提到的“弄月亭”意象,可能与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喜爱在月夜中吟诗作对的传统有关,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山水诗和咏物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游览喻叔奇的园亭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友人情谊的珍视。诗中描绘的亭子和湖泊,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环境的向往。
杨万里的《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野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园亭的独特美感与自然景色的和谐美丽。开头的“亦好亭兼弄月亭”,不仅表达了对亭子美丽的赞美,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接下来提到的“磬湖不许两通行”,则引人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似乎在说,人与自然之间需要留有空间与余地,才更显得优雅与宁静。
最后一句“便有先生拄杖声”,将诗人自身的存在感带入其中,透出一种闲适与自在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对自然的深切关怀,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亭子和湖泊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杨万里
c) 杜甫
“磬湖不许两通行”意指什么?
a) 湖面波光粼粼
b) 两人无法一起通过湖面
c) 湖水太深,无法渡过
诗中“便有先生拄杖声”的“先生”指的是?
a) 诗人自己
b) 友人
c) 亭子的主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