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照镜

《照镜》

时间: 2025-05-07 20:50:39

诗句

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

岂复更藏年,实年君不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0:50:39

原文展示:

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
岂复更藏年,实年君不信。

白话文翻译:

这面明亮的青铜镜子映照出斑驳的白色头发,难道还能再藏住年纪吗?实际上,年岁早已显露,而你却不相信。

注释:

  • 皎皎:形容光亮、洁白的样子。
  • 青铜镜:古代用青铜制成的镜子,象征着美丽的外表。
  • 斑斑:形容白发的零星和杂乱。
  • 白丝鬓:指白发,特别是鬓角的白发。
  • 岂复更藏年:难道还能再隐瞒岁月吗?
  • 实年君不信:实际上年纪已显露,但你对此不相信。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主题与中国古代诗词中关于衰老、时间流逝的常见表达方式相呼应。古人常用镜子作为自省的工具,反映出自身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观察闻名。他的诗歌涵盖了爱情、社会、政治等多个方面,尤其擅长描写生活的细微之处。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自己衰老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诗中通过镜子的意象,表现了他对自身老去的深思。

诗歌鉴赏:

《照镜》是一首简洁而深邃的诗,通过一面青铜镜的映照,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对自身衰老的忽视。诗的开头“皎皎青铜镜”描绘出一幅清晰的画面,镜子如同一面明镜,照出真相。接着“斑斑白丝鬓”则借助细腻的描写,呈现了白发的景象,暗示着岁月的流逝。

整首诗在短短的几句中,凝聚了深厚的哲理。诗人以“岂复更藏年”来反问,展现出对时间的感叹和对衰老的无奈。最后一句“实年君不信”则表达了诗人对他人无法接受自己衰老的失落感,反映出一种对现实的抗拒与惆怅。

通过这首诗,白居易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经历,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自我认知和时间流逝的深思,强调了面对衰老的勇气和对生活的真实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皎皎青铜镜”:明亮的青铜镜子,象征着真实与清晰。
  2. “斑斑白丝鬓”:反映出年华已逝,白发已显,暗示衰老的事实。
  3. “岂复更藏年”:质疑是否还能隐瞒年龄,表达对时间的不屈服。
  4. “实年君不信”:揭示他人对衰老的无知,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对比:镜子的光亮与白发的斑斑形成鲜明对比,突显衰老的无情。
  • 反问:通过“岂复更藏年”,加强了诗的情感力度,增强了自我反思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衰老与自我认知,诗人通过镜子反映出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表现了对衰老的感悟和对现实的接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铜镜:象征着真实和自省,映照出外在的变化。
  • 白丝鬓:象征着衰老,承载了时间的痕迹。

这些意象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也引导读者思考时间、衰老和生命的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用来描绘镜子的词语是: A. 皎皎
    B. 斑斑
    C. 白丝鬓
    D. 藏年

  2.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爱情
    B. 自我反省
    C. 朋友
    D. 自然

  3. “岂复更藏年”这一句表达了: A. 隐藏过去
    B. 对衰老的反思
    C. 对未来的无畏
    D. 对生活的乐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照镜》与李白的《将进酒》均涉及对时间的感慨,但白居易更侧重于个人的衰老体验,而李白则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豪放态度。两者在风格和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古典诗词研究文献

相关查询

丰必强母郭氏挽辞 姑夫王知录挽辞 与东湖寿老 次韵务观游四明洞天 山间偶成 与谢守殿撰 送曾原伯大卿赴江东漕运 恭和圣制秋日秘阁观图书宴群臣诗 恭和御制秋晚曲宴诗 次韵梁谏议吴殿院二诗 其二 阻雨未到金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及锋而试 蓬庐 松脆 靑字旁的字 克字旁的字 辩人 必争之地 燕雀处屋 自力更生 乛字旁的字 亡逋 绘影绘声 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鬯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鸣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