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浪淘沙 踏青

《浪淘沙 踏青》

时间: 2025-05-04 03:36:56

诗句

佳节又清明,风日初晴。

桃花露重柳烟轻。

听唤踏青时候也,饧担箫声。

小队簇聘婷。

笑语盈盈。

随莺逐蝶向前汀。

不遣春泥沾绣袜,芳草多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6:56

原文展示:

浪淘沙 踏青
作者: 杨逢春 〔清代〕

佳节又清明,风日初晴。
桃花露重柳烟轻。
听唤踏青时候也,饧担箫声。
小队簇聘婷。
笑语盈盈。
随莺逐蝶向前汀。
不遣春泥沾绣袜,
芳草多情。


白话文翻译:

又到了清明佳节,天气刚刚晴朗起来。
桃花上的露珠沉重,柳树的烟雾轻盈。
听,那是踏青的时节,糖担上有箫声。
一小队人儿挨在一起,
笑声盈盈。
跟随黄莺和蝴蝶向前走去,
不让春天的泥土沾染了绣袜,
芳草显得格外柔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佳节: 好的节日,这里指清明节。
  • 清明: 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4月5日前后。
  • 踏青: 春天外出游玩、踏青的活动。
  • 饧担: 装有糖的担子,古时常见的街头小吃。
  • 箫声: 用箫演奏的音乐声。
  • 盈盈: 形容笑声或情意丰富而满溢。

典故解析: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主要是祭祖扫墓和踏青的日子,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诗中提到的“桃花”和“柳烟”都是春天常见的自然景物,具有浓厚的季节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逢春,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以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清明节前后,正值春暖花开之时,诗人借此良辰美景,抒发踏青的愉悦心情,表现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


诗歌鉴赏:

《浪淘沙 踏青》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词作,整体上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人们踏青的欢快场景。诗的开头“佳节又清明,风日初晴”,以清明这个传统节日为引子,描绘了天气的变化,给人一种温暖和希望的感觉。接着“桃花露重柳烟轻”,通过对比桃花和柳树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多样性与生命的活力。

“听唤踏青时候也,饧担箫声”一句,将踏青的场景生动地呈现出来,仿佛能听到那悠扬的音乐与欢声笑语,唤起人们对春日游玩乐趣的向往。接下来的“小队簇聘婷,笑语盈盈”则生动描绘了一群年轻人踏青的俏丽场景,表现了青春的活力与快乐。

最后两句“不遣春泥沾绣袜,芳草多情”更是点明了踏青的细腻心情,表现了对春天细微之美的珍惜与留恋。整首词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达了春日踏青的愉悦心境,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佳节又清明,风日初晴。
    清明节再次来临,春风吹拂,阳光明媚。

  • 桃花露重柳烟轻。
    桃花上挂着厚厚的露珠,而柳树的烟雾轻盈飘逸。

  • 听唤踏青时候也,饧担箫声。
    听,那踏青的时节已经到来,街上有卖糖的担子和悠扬的箫声。

  • 小队簇聘婷。
    一小队人儿挨在一起,活泼可爱。

  • 笑语盈盈。
    她们的笑声充满了整个空气。

  • 随莺逐蝶向前汀。
    她们跟随黄莺和蝴蝶向前走去,景象生动欢快。

  • 不遣春泥沾绣袜,
    她们小心翼翼,不让春天的泥土沾上绣袜。

  • 芳草多情。
    芳香的草地,充满了情感与生机。

修辞手法:

  • 对比: “露重”与“烟轻”的对比,突出春天的多样性。
  • 比喻: “芳草多情”,草地如同有情人般温婉细腻。
  • 拟人: “随莺逐蝶”,使得小鸟与蝴蝶似乎都在参与人们的欢愉。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写清明踏青的场景,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们的欢快情绪,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反映了人们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幸福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 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美好。
  • 柳烟: 代表春天的柔和与轻盈,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 踏青: 体现了人的活动与自然的结合,象征着生命的朝气。
  • 春泥: 代表春天的土壤,寓意着生命的孕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此诗描绘的是哪个节日的场景?

    • A. 中秋节
    • B. 清明节
    • C. 端午节
  2. 诗中提到的“桃花露重”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春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 C. 夏天的炎热
  3. “不遣春泥沾绣袜”中的“春泥”指的是什么?

    • A. 冬天的泥土
    • B. 春天的泥土
    • C. 夏天的泥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清明》 by 杜甫
  • 《春望》 by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清明》 by 杜甫:同样描绘了清明节的情景,但更多侧重于哀思和缅怀。
  • 《春望》 by 杜甫:描写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虽主题相近,但情感基调较为沉重。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对春天的不同情感表达,体现了各自的风格特征与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资料可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魅力与文化内涵。

相关查询

早发金钩店寄奚十唐大二茂才 奉使西还早发小涧馆寄卢滁州迈 商山祠堂即事 还京乐歌词 过宋氏五女旧居(宋氏女姊五人,贞元中同入宫) 花发上林 求自试 酬舍弟牟秋日洛阳官舍寄怀十韵 奉送职方崔员外摄中丞新罗册使 立春后言怀招汴州李匡衙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蒹葭倚玉树 还原反应 提开头的成语 堪结尾的成语 枕石漱流 不拘于时 如出一辙 缶字旁的字 廾字旁的字 浑浑噩噩 游容 贪墨败度 攴字旁的字 集说 鼎分三足 丶字旁的字 虎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