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5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57:36
浪淘沙 杨子中流望金山北面
作者:宋琬 〔清代〕
谁削玉嶙峋。千尺云根。
蛟龙深护海西门。
金碧楼台青黛树,小李将军。
雁影落纷纷。唤起江豚。
钟声两岸客边闻。
登陟不如遥望好,倒影斜曛。
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开头问谁来雕刻这崇峻的玉石山峰,山峰如同千尺高的云根,仿佛是蛟龙在深海中保卫着西面的海门。接着提到金碧辉煌的楼台与青黛色的树木,还有小李将军的英姿。接着描绘了雁影纷纷落下,唤起江豚的嬉戏,钟声传遍两岸,游人听见了这悠扬的声音。最后,诗人认为,登高远望不如在远处观赏,水面上的倒影在夕阳下斜斜地晕染开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宋琬,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情感丰富的诗歌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英雄主义和自然美的追求。
这首《浪淘沙》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和优美的意境吸引了众多读者。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金山北面的壮丽景色。开篇“谁削玉嶙峋”便引人入胜,展示了自然的鬼斧神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运用“蛟龙深护海西门”“金碧楼台青黛树”等形象,将自然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思考。
雁影纷纷落下,江豚跳跃,钟声悠扬,这些生动的描写不仅营造了一个和谐美丽的环境,更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宁静。而最后一句“登陟不如遥望好,倒影斜曛”则传达出一种哲理:在生活中,有时候远观比近距离体验更能领略到事物的美好,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
整体来看,诗中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与生动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歌的美学基础,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谁削玉嶙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敬畏
B. 对历史的怀念
C. 对人的赞美
“金碧楼台青黛树”中“金碧”指的是什么?
A. 建筑的颜色
B. 大自然的颜色
C. 人物的服饰
“登陟不如遥望好”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哲理?
A. 近距离体验更加美好
B. 遠觀更能领略美好
C. 自然与人文无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这些作品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在面对自然和人生时的思考。
诗词对比:
通过对这些诗作的比较,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均为经典的诗词集,适合深入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