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5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8:12
经吴宫
作者: 贯休 〔唐代〕
夫差昏暗霸图倾,
千古凄凉地不灵。
妖艳恩馀宫露浊,
忠臣心苦海山青。
萧条陵陇侵寒水,
仿佛楼台出杳冥。
此是前车况非远,
六朝何更不惺惺。
夫差昏庸无能,霸业倾覆,
千古留下的悲凉之地已不再灵验。
美艳的妃子与恩怨交织,宫中一片污浊,
忠臣心中苦痛,山海依旧苍翠。
荒凉的陵陇映入寒水,
仿佛楼台隐没在迷雾中。
这正是前人的教训,并非遥远,
六朝时期为何还未警觉呢?
贯休(830年-912年),字良弼,号天台,唐代诗人,曾任官职,后隐居。贯休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经吴宫》写于唐代,诗人通过回顾历史,反思历史上吴国的衰亡,借古讽今,表达对当时政治的失望和对忠臣的同情。
《经吴宫》通过对吴国夫差昏庸统治的反思,揭示了历史的循环与权力的无常。诗中以“夫差昏暗霸图倾”开头,直接点出吴国的衰亡原因,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宫中美艳与恩宠的对立,表现了权力斗争的污浊与忠臣心苦的无奈,形成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意象丰富,描绘了荒凉的陵陇和寒水,象征着吴国昔日的辉煌已然消逝,留下的是无尽的凄凉。诗的最后提到“六朝”,是对历史的警醒,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现状的忧虑与失望。
贯休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隐喻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贯休不仅在追忆昔日的辉煌,更在呼唤当代对历史教训的警觉,具有深刻的历史哲理。
整首诗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权力昏庸、忠臣苦楚的同情,以及对历史教训未能吸取的无奈,具有强烈的警示意味。
夫差的统治导致了哪个国家的衰亡?
诗中提到的“六朝”是指哪个历史时期?
“忠臣心苦”中的“心苦”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