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29: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29:53
作者: 范仲淹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休哉羊叔子,辅晋功勋大。
化行江汉间,恩被疆埸外。
中国倚而安,治为天下最。
开府多英僚,置酒每高会。
徘徊临岘首,兴言何慷慨。
此山自古有,游者千万辈。
堙灭皆无闻,空悲岁月迈。
公乎仁泽深,风采独不昧。
于今堕泪碑,观之益钦戴。
卓有王源步,文学伟当代。
借麾来襄阳,高怀极恬退。
山姿列云端,江响拂天籁。
行乐何逍遥,览古忽感概。
不见叔子祠,芜没民畴内。
千金赎故基,庙貌重营绘。
襄人复其祀,水旱有攸赖。
太守一兴善,比户皆欢快。
源叔政可歌,又留千载爱。
这首诗歌颂了羊叔子的伟大功绩,赞美他在辅佐晋朝时的贡献。他的德行在江汉一带广泛传播,恩惠遍及边疆,令整个中国安宁,治理能力在当时是最为出色的。诗中提到,在他的府上,总是有许多才俊汇聚,酿酒共欢,欢聚一堂。
在岘山之巅徘徊,感慨万千,这座山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游人,但如今却无人知晓羊叔子的过往,令人空自悲伤。羊叔子仁德深厚,风采依旧让人铭记。如今的碑文上流下眼泪,更加令人尊敬。
诗中还提到王源的卓越,他在当代文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羊叔子曾借助王源之力,邀请他到襄阳,心怀高远,追求内心的宁静。山势如云,江水如乐,游玩其间,感慨不已。然而,羊叔子的祠堂却因岁月而荒废,令人惋惜。
为了重建祠堂,花费千金,庙貌重新绘就。襄阳的人们恢复了对他的祭祀,水旱也因此有所依赖。太守一心兴善,百姓都为之欢喜。羊叔子的政绩可歌可泣,留给后人千载的爱戴。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是“庆历新政”的主要推行者,提倡政治改革,重视教育,作品以诗文见长。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范仲淹在岘山羊公祠堂游览时所作,以表达对羊叔子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感慨。他在诗中通过对羊叔子生平的回顾,抒发对德政的向往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范仲淹的《寄题岘山羊公祠堂》是一首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诗作,他以羊叔子的丰功伟绩为引,寄托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人德的追求。诗开头便以“休哉羊叔子”引入,直接向羊祜致敬,表现出对其功勋的高度认可。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描绘了岘山的壮丽与游人的兴致,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对伟人风采的追忆。诗中多次提到“仁泽深”、“风采独不昧”等,强调了羊叔子深厚的仁德和在历史长河中的不朽形象。
在对比古今,诗人不仅怀念历史人物,同时也对当下的社会治理有着深刻的思考。传统与现实的结合,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的赞美,也是对国家治理的深思。范仲淹通过羊叔子的故事,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后代的期许。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不仅让人领略到诗人卓越的文学才能,也使读者在思考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人性的光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羊叔子的生平为主线,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对仁德治国的追求,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思考和对后辈的期许。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羊叔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千金赎故基”指的是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