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依韵酬吴安道学士见寄

《依韵酬吴安道学士见寄》

时间: 2025-08-07 18:05:14

诗句

圣君贤相正弥纶,谏诤臣微敢狥身。

但得葵心长向日,何妨驽足未离尘。

岂辞云水三千里,犹济疮痍十万民。

宴坐黄堂愧无恨,陇头元是带经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18:05:14

原文展示:

依韵酬吴安道学士见寄
作者: 范仲淹 〔宋代〕

圣君贤相正弥纶,
谏诤臣微敢狥身。
但得葵心长向日,
何妨驽足未离尘。
岂辞云水三千里,
犹济疮痍十万民。
宴坐黄堂愧无恨,
陇头元是带经人。

白话文翻译:

圣明的君主和贤良的相辅之臣正在施展才华,我作为谏诤之臣,微不足道,怎敢轻易苟且偷生?只要心中的向日葵始终朝向太阳,哪怕是驽马也未曾远离尘土,又有什么关系呢?难道要因三千里的云水而退缩吗?我仍愿为受伤的百姓奔走,哪怕是十万其中。坐在黄堂之上,我感到自愧不如,却没有怨恨;原来陇头的那个人本是施教之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弥纶:弥,广;纶,治理。形容治国理政的才能。
  • 狥身:苟且偷生、保全自己的生命。
  • 葵心:向日葵的心,象征坚定的信念和追求光明的决心。
  • 驽足:驽马的脚,形容能力平庸。
  • 疮痍:指受伤或有病的状态,象征人民的苦难。
  • 黄堂:官署或大堂,代表权威之处。
  • 陇头:陇头,指地势较高的地方,这里隐喻有德之人。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云水三千里”,可以理解为广阔的天地,表明诗人胸怀壮志,但也表达了面对艰难险阻时的坚定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著称,提倡忠诚与责任感,作品常反映其政治理想与社会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范仲淹担任官职期间,受到吴安道的寄托与关怀,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以及对谏诤之道的坚持与担当。

诗歌鉴赏:

全诗在表现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中,体现了范仲淹对国家及人民的深切关怀。开篇即以“圣君贤相正弥纶”展现了对统治者的赞美,而“谏诤臣微敢狥身”则流露出他作为谏臣的自谦与责任感。诗中“但得葵心长向日”一句,用向日葵的意象表达了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寓意即使处于低位,亦要心向光明。接下来的“岂辞云水三千里”则是对身处险境的勇敢回应,强调了作为一名士人的责任与担当。

后半部分的“宴坐黄堂愧无恨”,更是体现了他内心的愧疚和无奈,虽身居高位却无所作为,心中充满了对人民疾苦的痛惜。最后一句“陇头元是带经人”则点明了他心中对贤人的期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示了范仲淹的胸怀与理想,既有对自身地位的谦卑反思,也有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圣君贤相正弥纶:赞美明君与贤相,治理国家的才能正日益显现。
  2. 谏诤臣微敢狥身:作为微不足道的谏臣,怎敢轻易保全自己的性命。
  3. 但得葵心长向日:只要心中有向日葵那样的坚定信念,追求光明。
  4. 何妨驽足未离尘:即使是驽马也未曾脱离尘土,又有什么关系呢?
  5. 岂辞云水三千里:难道要因遥远的云水而退缩吗?
  6. 犹济疮痍十万民:我仍愿意为无数受苦的百姓奔走。
  7. 宴坐黄堂愧无恨:坐在权力的黄堂上,感到自愧不如却没有怨恨。
  8. 陇头元是带经人:原来陇头的那个人本是施教之人,暗指有德之士应当引导众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中信念比作向日葵,象征着对理想的坚定追求。
  • 对仗:如“云水三千里,疮痍十万民”形成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 夸张:提及“十万民”,突出人民疾苦的广泛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倡导忠诚与担当,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强调即使身处低位,也应追求理想,努力为民尽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葵心:象征着追求光明、理想的坚定信念。
  • 驽足:暗示能力的不足,但并不妨碍追求理念。
  • 云水:象征广阔的环境和艰难的前景。
  • 黄堂:权力的象征,代表着地位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葵心”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追求光明的坚定信念
    • B. 人民的苦难
    • C. 个人的权力
  2. 诗中提到的“云水三千里”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追求理想的艰难
    • B. 美丽的自然景色
    • C. 无所作为的无奈
  3.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A. 忠诚与责任
    • B. 个人的荣耀
    • C. 对敌人的愤怒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同样是范仲淹的作品,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 《临江仙·滟滟随波千万里》:李煜的作品,感慨人生的无常与追求。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同样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但以个人的苦难为主线。
  • 《春望》(杜甫):反映战乱对国家的影响,两者在情感上有相通之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范仲淹诗文集》
  2. 《宋诗三百首》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忆紫溪 蛮入西川后 自鄂渚至河南将归江外留辞侍郎 奉和鹦鹉 奉酬元相公上元 上阳红叶 正月十五夜呈幕中诸公 春陪相公看花宴会二首 荆巫梦思 独住僧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雁臣 循名覈实 豸字旁的字 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黽字旁的字 百开头的成语 韋字旁的字 田连仟佰 京语 渥然 避世绝俗 主明臣直 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逐流忘返 衣字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积棍 离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