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4:50
贺新郎 读西寺赵吴兴所书虚照禅师塔铭
作者:黄永 〔清代〕
屹尔蹲空碧。手摩挲碑高几丈,大书深勒。
柳骨颜筋争胜外,别有吴兴笔力。
看何似簪花风格。人待文传文孰待,
待行间珠玉淋漓墨。天下宝应同惜。
惊如风雨挥毫夕。堪想像银钩铁画,
腕随心得。舍利光明同照耀,一片大千虚白。
曾经几露痕霜迹。师弟名声相上下,
问今朝谁拓虚舟碣。骨朽矣人犹宅。
这座碑屹立在空中碧蓝的背景中。我用手轻轻抚摸着这几丈高的碑文,字迹深刻而清晰。柳枝般的笔法与苍劲的颜筋相互争奇斗艳,显现出吴兴的独特笔力。看上去与簪花的风格何其相似。人们期待着文章的传承,但不知是期待文能传文,还是期待行间的珠玉般的墨迹,天下的珍宝都应一同珍惜。
这感觉宛如惊风骤雨中挥毫而作,令人想象那银钩铁画的情景,手腕随着心意飞舞。舍利的光辉同样照耀着,显现出一片广阔的虚空与洁白。曾经的痕迹如霜一样显露出来,师弟们的名声不相上下。问今天谁又能拓印出虚舟的碑文?即使骨骼已经朽烂,人仍然在此栖息。
作者介绍:黄永(约1640-约1700),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书法,作品多涉及自然、哲理,风格清新洒脱。他的诗歌往往反映出对人生、自然与艺术的独特理解。
创作背景:此诗是黄永在读赵吴兴书写的虚照禅师塔铭后所作,表现了对书法艺术的欣赏与对文人风范的探讨,反映出当时文人对于书法、艺术的重视和追求。
本诗通过对碑文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艺术与书法的深切思考。开头便以“屹尔蹲空碧”形象地描绘了碑的高耸与崇高,暗示其艺术价值与精神内涵。接着通过对碑文书法的细腻观察,突出了书法家吴兴的独特风格,既强调了书法技艺的高超,又传达了对书法艺术本质的思考。
诗中以“簪花风格”来比喻书法的优雅与灵动,显示出诗人对艺术之美的敏感与认同。后面提到的“珠玉淋漓墨”,则进一步表达出对文字与书法情感的珍视与期待,强调了文人之间对文化传承的渴望。诗后部分通过“惊如风雨挥毫夕”描绘书法创作的瞬间,仿佛让人感受到那种激情与灵动,生动地体现出书法家在创作时的心境。
整首诗如同一曲优美的乐章,既有对碑文的景仰,也有对书法艺术的深沉思考,展现了黄永作为清代文人的深邃见解与感性体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书法与文化的深切思考,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与对传承的渴望,体现出诗人对文化的敬仰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黄永
C. 杜甫
D. 白居易
“屹尔蹲空碧”描绘了什么?
A. 树木
B. 碑文
C. 山脉
D. 河流
诗中提到的“吴兴”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浙江
B. 江苏
C. 广东
D. 福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