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1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19:03
雷冯空,雨腾渊。诛孽妖,反丰年。顾千里,瞬三日。神在堂,龙为役,是何惜兮。
雷声在空中轰鸣,雨水从深渊涌出。要消灭那些祸害,迎来丰收的年头。回头看千里之外,三天的时间就过去了。神明在殿堂之中,龙为人们所驱使,难道还有什么可惜的呢?
在古代文学中,雷电和雨水常被视为神明的象征,代表着天意与丰收。诸如“神在堂”暗示着对神灵的信仰和期待,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关系。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涧翁,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其兄苏轼齐名。苏辙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视野,创作了大量诗文,风格清新而意蕴深远。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及对自然的热爱。
《太白山祈雨诗》是苏辙在特定历史时期写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对自然气候变化的关切。太白山是陕西省的著名山脉,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成为人们祈雨的场所。此诗通过祈雨表达对丰年的渴望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雷电和雨水的景象,表现了人们对丰年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开篇的“雷冯空,雨腾渊”通过声与色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氛,暗示着将要来临的雨水具有拯救之意。接下来的“诛孽妖,反丰年”则引入了消灭祸害、迎接丰收的主题,突显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顾千里,瞬三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最后,以“神在堂,龙为役”收尾,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展现了对神灵庇佑的期盼以及对自然力量的尊重。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展现了苏辙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未来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以祈雨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渴望,对丰年的期待,以及对消灭祸害的坚定信念,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诗中提到的“雷冯空”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
“诛孽妖,反丰年”中的“孽妖”指的是什么?
诗中“神在堂”体现了什么情感?
答案: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苏辙的《太白山祈雨诗》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丰收的渴望,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