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04: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04:15
留侯决成败,面折愧周昌。垂老召商叟,鸿鹄自高翔。
留侯(张良)决定了历史的成败,面对周昌感到惭愧。到了垂老之年召唤商叟,像鸿鹄一样高飞。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涑水,宋代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与兄长共同创作了许多诗文,风格清新脱俗,思想深邃。
创作背景:
《读史六首》是苏辙针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悟与反思,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入思考和对政治的关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士人对历史的解读常常与个人理想和政治实践相结合,苏辙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认识与自我激励。
苏辙的《读史六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描绘,展现了对成败得失的思考。首句“留侯决成败”直接提到了张良这一历史人物,表达了他在历史中的重要性。张良以智谋帮助刘邦建立汉朝,他的贡献不可磨灭,但诗人却在这里透露出一种自愧的情感,似乎在反思自身的成就与历史上的伟人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接下来的“面折愧周昌”更是强调了这种惭愧的情感。周昌作为汉初的将领,勇猛善战,给苏辙带来了更深的自我质疑。诗人在此不仅是在讲述历史,也在进行自我审视,似乎在暗示即便是历史人物也有自己的缺憾与不完美。
“垂老召商叟”则转向了对未来的展望。尽管年岁已高,苏辙依然呼唤着商鞅那样的高远理想,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象征着不论年纪多大,心中始终要有追求与理想。
最后以“鸿鹄自高翔”收尾,鸿鹄的意象象征着高贵的志向和不屈的精神,表达了诗人追求卓越的决心。这种追求超越了时间,超越了个人的局限,强调了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自我激励,同时也展现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强调了在任何阶段都应有高远的志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留侯在诗中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刘邦
B. 张良
C. 周昌
诗中提到的“鸿鹄”象征着什么?
A. 低沉的情绪
B. 高远的志向
C. 平凡的生活
诗人对于周昌的感情是?
A. 自豪
B. 愧疚
C. 漠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辙的《读史六首》和苏轼的《赤壁赋》都表现了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反思。苏辙更侧重于对历史人物的剖析与自我反省,而苏轼则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事件的结合,展现了更为广阔的哲理思考。两者虽各有侧重,但都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示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历史责任感与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