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3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32:03
《上元夜(惠州作)》
作者: 苏轼
前年侍玉辇,端门万枝灯。
璧月挂罘罳,珠星缀觚棱。
去年中山府,老病亦宵兴。
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
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
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
散策桄榔林,林疏月鬅鬙。
使君置酒罢,箫鼓转松陵。
狂生来索酒,贾道人也。
一举辄数升。
浩歌出门去,我亦归瞢腾。
前年我侍奉在皇帝的车辇前,端门外挂满了万盏灯火。
明亮的圆月高悬在窗前,璀璨的星星点缀在酒杯的边缘。
去年在中山府,即使老病缠身,夜晚仍然兴致勃勃。
牙旗在夜市中摇曳,铁马在春冰上轰鸣。
今年我在江海之上,云间的房屋寄宿着山中的僧人。
我也点燃了灯火,在松树林间隐隐可见。
在桄榔林中散步,树林稀疏,月光照耀。
主人摆酒宴请我,箫声和鼓声在松陵回响。
一个狂生来索酒,原来是个贾道人。
他每次都能举杯数升。
他高歌着走出门去,我也随着他归去,意犹未尽。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文才华横溢,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气魄,又有细腻柔和的情感。他的作品常以“苏词”“东坡体”著称,影响深远。
《上元夜》创作于苏轼晚年,时值他在惠州任职。此时的苏轼因政治原因被贬,但他依然保持乐观态度,享受生活的乐趣。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景象,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
《上元夜》是苏轼对元宵节的一次生动描绘,诗中充满了节日的氛围和个人的情感。诗的开头通过回忆前年在皇宫侍奉的场景,展示了元宵之夜的华丽与热烈。万盏灯火映照着璧月,宛若一幅美丽的画卷,令人沉醉。
接下来的回忆转向去年在中山府,即使身患老病,仍然不减对夜晚的喜爱,展现了他不屈的精神。诗中提到的“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则生动描绘了夜市的喧嚣与热闹,既有视觉的冲击也有听觉的享受。
在今年的描写中,苏轼将自己置于江海之上,寄情于山僧,显得更加从容与洒脱。他通过点燃灯火和散步于桄榔林,表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自在。结尾处,狂生的出现和他高歌出门,暗示着一种放纵的生活态度,而作者也随之归去,体现了他对自由与快乐的向往。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个人情感,更加突显了节日的欢乐和生活的乐趣,展现了人性中的洒脱与豁达。
整首诗通过描绘元宵节的喜庆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聚会的珍惜,展现了苏轼乐观洒脱的生活态度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上元夜》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牙旗”主要指什么?
A. 食物
B. 旗帜
C. 建筑
D. 车辆
诗歌中,“狂生”是什么身份?
A. 文人
B. 商人
C. 官员
D. 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