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

《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

时间: 2025-04-28 02:19:36

诗句

荒凉海南北,佛舍如鸡栖。

忽此榕林中,跨空飞栱枅。

当门冽碧井,洗我两足泥。

高堂磨新砖,洞户分角圭。

倒床便甘寝,鼻息如虹霓。

僮仆不肯去,我为半日稽。

晨登一叶舟,醉兀十里溪。

醒来知何处,归路老更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19:36

原文展示

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
荒凉海南北,佛舍如鸡栖。
忽此榕林中,跨空飞栱枅。
当门冽碧井,洗我两足泥。
高堂磨新砖,洞户分角圭。
倒床便甘寝,鼻息如虹霓。
僮仆不肯去,我为半日稽。
晨登一叶舟,醉兀十里溪。
醒来知何处,归路老更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兴廉村净行院的住宿体验。诗人在一个荒凉的地方,看到佛教寺院如同鸡窝般简单。忽然在榕树林中,看到飞架的长廊。院子里有一口清澈的井,可以洗净我脚上的泥土。高堂上铺着新磨的砖石,窗户的形状如同角形的圭。躺下就能安然入睡,呼吸如同虹霓般轻快。仆人不愿离去,我因此拖延了很久。清晨我登上一叶小舟,满怀醉意游荡在十里溪上。醒来时却不知身处何地,回家的路越发迷茫。

注释

  • 海南北: 指的是海南岛的北部,环境荒凉。
  • 佛舍: 指佛教寺庙,形容简陋。
  • 榕林: 榕树成林,象征着幽静的环境。
  • 冽碧井: 清澈的井水,形容水质很好。
  • 洞户分角圭: 窗户的形状仿佛是分开的角形。
  • 鼻息如虹霓: 形容呼吸轻快而舒畅。
  • 僮仆: 僕人,指随行的仆人。
  • 晨登一叶舟: 清晨时乘坐小舟,隐喻自由自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作品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的晚年,他在官场经历了不少波折,常常借游历来抒发心中的不满与孤独。此诗呈现了他在乡村的宁静与内心的迷茫,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夜景图,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及对生活的感悟。诗中虽有对荒凉环境的描写,但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超然的心境。开篇即以“荒凉海南北”引出全局,诗人以简练的笔触描绘环境,接着通过“榕林”、“冽碧井”等意象传达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睡眠和醒来的描写,表现出在自然中找寻内心安宁的渴望,但醒来后又感到迷茫,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复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荒凉海南北: 诗人描绘出一个偏僻、荒凉的环境,给人一种孤独感。
  2. 佛舍如鸡栖: 形容寺庙简陋,暗含对宗教的思考。
  3. 忽此榕林中: 突然转到榕树林,带来一丝生机。
  4. 跨空飞栱枅: 描述建筑结构,体现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5. 当门冽碧井: 清净的井水象征洗涤与净化。
  6. 洗我两足泥: 表达对泥土的洗净,象征对过去的释然。
  7. 高堂磨新砖: 新砖显示出环境的更新与生机。
  8. 洞户分角圭: 窗户形状的独特,增添环境的古朴气息。
  9. 倒床便甘寝: 轻松入睡,体现对自然的依赖。
  10. 鼻息如虹霓: 描绘安静的呼吸,表现内心的宁静。
  11. 僮仆不肯去: 仆人不愿离去,说明诗人不想回归现实。
  12. 晨登一叶舟: 早晨出行,带出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
  13. 醉兀十里溪: 酒醉后的游荡,象征无拘无束。
  14. 醒来知何处: 醒来后却迷失方向,表现迷茫。
  15. 归路老更迷: 回家的路越发模糊,反映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 “鼻息如虹霓”用比喻突出呼吸的轻快。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称与平衡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 通过“榕林”、“碧井”等意象渲染氛围,深化主题。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安宁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生迷茫的反思,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思考。整体基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榕林: 象征生机与安宁。
  • 碧井: 象征清澈与洗净,暗示对过去的释怀。
  • 高堂: 表现居所的温馨与安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人所描绘的环境主要是?
    A. 繁华的城市
    B. 荒凉的乡村
    C. 热闹的集市
    D. 宁静的湖边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鼻息如__”,形容呼吸轻快。

  3. 判断题: 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 (对/错)

答案

  1. B
  2. 虹霓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 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慨,但更多地体现出沉重的历史责任感。
  • 王维《山居秋暝》: 也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其情感更为淡泊,体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自江陵之徐州路上寄兄弟 与微之唱和来去常以竹筒贮诗陈协律美而成篇因以此答 有感三首 其二 登乐游园望 新妇石 自题酒库 宿香山寺酬广陵牛相公见寄 盐商妇 题石泉 山中酬江州崔使君见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反省 如天之福 旡字旁的字 迎风招展 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撑天拄地 白头吟 火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碰和 文人相轻 烟月 包含掌的成语 开荣 之结尾的成语 生字旁的字 文情并茂 赤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