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0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00:05
题继祖蟠室三首
作者:陈与义
云起炉山久未移,
功名不恨十年迟。
日斜疏竹可窗影,
正是幽人睡足时。
这首诗写道,炉山上的云彩已经很久没有改变,功名的得失我并不怨恨十年太迟。此时阳光斜照,窗外的竹影显得轻淡而疏落,正是我这个隐居的人睡足的时刻。
陈与义,字师古,号梅溪,南宋时期的诗人,与苏轼、黄庭坚等人齐名。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含蓄隽永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的恬淡生活。
这首诗创作于隐居的生活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功名的淡泊和对隐逸生活的满足。诗歌反映了南宋士人的生活理想与价值观。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首句“云起炉山久未移”通过描绘炉山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恒常。接着“功名不恨十年迟”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豁达态度,不因功名的落后而感到不满,反而更加珍视当下的安宁。最后两句“日斜疏竹可窗影,正是幽人睡足时”则生动描绘了诗人安逸的生活状态,阳光斜照,竹影摇曳,恰好是诗人充分享受隐居生活的时刻。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整首诗强调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赞美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体现了宋代士人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
诗中提到的“炉山”是什么象征?
“功名不恨十年迟”表明了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
诗中“日斜疏竹可窗影”描绘了什么样的情境?
这些材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题继祖蟠室三首》的内涵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