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7:21
《太行苦热行》
(作者:刘长卿)
迢迢太行路,自古称险恶。
千骑俨欲前,群峰望如削。
火云从中起,仰视飞鸟落。
汗马卧高原,危旌倚长薄。
清风何不至,赤日方煎烁。
石露山木焦,鳞穷水泉涸。
九重今旰食,万里传明略。
诸将候轩车,元凶愁鼎镬。
何劳短兵接,自有长缨缚。
通越事岂难,渡泸功未博。
朝辞羊肠坂,夕望贝丘郭。
漳水斜绕营,常山遥入幕。
永怀姑苏下,因寄建安作。
白雪和诚难,沧波意空托。
陈琳书记好,王粲从军乐。
早晚归汉庭,随君上麟阁。
这首诗描绘了太行山的艰险之路,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险恶。千骑骑兵准备出发,远处的群峰如同削去的刀锋般耸立。火云从山间升起,向上仰望只能看到飞鸟落下。骑马的人在高原上汗流浃背,危险的旌旗在风中摇曳。清风何时才能到来,烈日正炙烤着大地。山石裸露,树木焦枯,河流干涸,水源枯竭。皇帝在九重殿中用膳,万里之外,则是千军万马的明略。各位将领在候车,元凶们则为自己的命运而忧愁。为何要用短兵相接,自有长缨将敌人缚住。通往越地的事情并不困难,但渡过泸水的功劳却未曾丰厚。早晨告别羊肠小道,晚上又望见贝丘的城郭。漳水蜿蜒绕营,常山遥远入帷幕。心中永怀姑苏的思念,因此寄托给建安作。白雪和诚意难以相融,沧波的意愿空自寄托。陈琳的书信写得好,王粲从军乐曲动听。早晚将归汉庭,随你一起登上麟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长卿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擅长五言诗,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太行苦热行》描写了太行山的艰险与战斗的压力,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思考与对家乡的思念。通过对艰难旅途的描绘,表现了士兵在战斗前的复杂心情。
《太行苦热行》是一首深刻描绘艰难行程与战斗心理的诗作。刘长卿通过对太行山险恶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士兵在战争中面临的艰难局势。诗的开头,诗人以“迢迢太行路”引入,便让人感受到一路的艰辛与险恶,接着“千骑俨欲前”,呈现出出征的气势。火云、飞鸟、汗马等意象交替出现,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传达出士兵的疲惫与无奈。
“清风何不至,赤日方煎烁”,此句通过对比,突显了士兵在酷热中渴望清风的心情,体现出对大自然的无力感。后面的“九重今旰食,万里传明略”则引入了朝廷的安逸,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士兵与统治者之间的距离和不满。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对比手法,表现了士兵的辛苦与对家乡的思念,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诗人在表达对战斗的无奈与对家乡的怀念中,流露出对社会现状的批判,蕴含着深刻的历史与人文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展现了士兵在艰难行军中的辛苦与对家乡的思念,反映了对战争的无奈与对统治者的反思,含有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批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太行”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和平
B. 艰难与险恶
C. 家乡
D. 财富
诗中提到的“清风”象征什么?
A. 休息
B. 归属感
C. 期待与渴望
D. 战斗的决心
“千骑俨欲前”中的“骑”指的是什么?
A. 马
B. 战士
C. 车辆
D. 武器
诗中“何劳短兵接,自有长缨缚”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短兵相接的厌恶
B. 对长缨的信心
C. 对战争的期待
D. 对敌人的蔑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