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陈谔

《送陈谔》

时间: 2025-05-06 18:24:13

诗句

有司昔者患不公,糊名誊书今故密。

论才相若子独弃,外物有命真难必。

乡闾孝友莫如子,我愿卜邻非一日。

朱门奕奕行多惭,归矣无为恶蓬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24:13

原文展示:

送陈谔
王安石

有司昔者患不公,
糊名誊书今故密。
论才相若子独弃,
外物有命真难必。
乡闾孝友莫如子,
我愿卜邻非一日。
朱门奕奕行多惭,
归矣无为恶蓬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昔日有官员担忧公正问题,因此在记录名字时格外小心。论才华我们相仿,唯独你被弃置一旁,外在的事物虽然有其命运,但并不一定能掌控。乡里的人中,孝顺和友好的,莫过于你。我希望与你为邻,不只是一天。高门大户中,行走的人多让我感到羞愧,归去吧,毫无作为反而让人觉得像是住在茅草屋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有司:指官吏,管理的人。
  • 患不公:担忧公正问题。
  • 糊名:指用模糊的方式记录名字。
  • 誊书:抄写。
  • :抛弃。
  • 外物有命:外在事物的命运。
  • 乡闾:乡村邻里。
  • 朱门奕奕:豪门大户,形容门庭繁华。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朱门”即指豪门大户,反映出诗人对社会地位与人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人情冷暖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推行“新法”,致力于改革,致使其在政治上颇具争议。其诗词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关注,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正处于政治改革与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好友陈谔的送别表达对其能力的认可与对社会公正的关注,充满了对人情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陈谔》是一首充满人情味的送别诗,诗中流露出王安石对友人的关心与对社会不公的深切思考。首联“有司昔者患不公”道出当时政治环境的困扰,表明诗人对社会公正的关注。接着,诗人指出自己与陈谔才华相近,却因外部因素而被社会抛弃,反映出对命运的不平与无奈。

第三联“乡闾孝友莫如子”则展现出诗人对友人的赞赏,表达了对陈谔品德的肯定,继而表现出对与陈谔为邻的愿景,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中,诗人以“朱门奕奕”自喻,感叹在豪门中行走的羞愧,表达了对社会分层的不满与无奈,反映了对平民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情感上真实而深刻,既有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王安石以其敏锐的社会观察力与深厚的人文情怀,展现了其高超的诗歌艺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有司昔者患不公”:往昔官吏担忧公正问题。
  2. “糊名誊书今故密”:因此在抄写名字时格外小心。
  3. “论才相若子独弃”:我们论才华相仿,你却被抛弃。
  4. “外物有命真难必”:外在的事物有其命运,但并不一定能掌控。
  5. “乡闾孝友莫如子”:乡里的人中,孝顺和友好的,莫过于你。
  6. “我愿卜邻非一日”:我希望与你为邻,不只是一天。
  7. “朱门奕奕行多惭”:高门大户中,行走的人多让我感到羞愧。
  8. “归矣无为恶蓬荜”:归去吧,毫无作为反而让人觉得像是住在茅草屋里。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乡闾孝友莫如子”与“朱门奕奕行多惭”。
  • 比喻:通过“朱门”与“蓬荜”的对比,表现社会地位的差异与对人情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友人的关心,反映社会不公的现状,以及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王安石通过对人情冷暖的思考,展现了其对社会的深切关注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朱门:象征富贵、显赫的家庭,反映社会地位。
  • 蓬荜:象征贫困和简陋的居住环境,表现对平民生活的向往。
  • 乡闾:代表故乡与友人关系,传递温暖的人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的《送陈谔》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友情
    • B. 社会不公
    • C. 自然景色
    • D. 家国情怀
  2. 诗中提到的“朱门”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富贵
    • C. 自由
    • D. 友情
  3.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

    • A. “有司昔者患不公”
    • B. “我愿卜邻非一日”
    • C. “归矣无为恶蓬荜”
    • D. “外物有命真难必”

答案:

  1. A,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别董大》 - 高适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送陈谔》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诗,但王安石更侧重于社会公正与人情冷暖的思考,而王勃则强调人生的短暂与理想的追求。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社会背景与个人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王安石诗文选》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宋代文学概论》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如梦令 题秋海棠遗画 如梦令 题桃花美人画幅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 其三 如梦令 春雨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 如梦令·落叶西风满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耻下问 画野分疆 双人旁的字 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府囊 须结尾的成语 诬慢 鬲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心字底的字 殳字旁的字 龙山落帽 奇谈怪论 几权 枯风 专主 违强凌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