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0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03:35
疏疏芦苇旧江天,何处风光最可怜。
一带楼台擎晓月,万株杨柳拂晴烟。
身闲暂觉尘埃远,道在宁忧雨露偏。
三顷湖田秋更熟,浊醪粗饭任吾年。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的美丽风光,稀疏的芦苇在古老的江天中摇曳,问哪里风景最让人怜惜?远处的楼台在晨月下高耸,成片的杨柳轻拂着晴朗的烟雾。身心闲适时感觉尘世的烦恼变得遥远,走在这条路上并不担忧雨露的偏颇。三亩湖田在秋天愈加丰收,浑浊的酒和粗糙的饭菜正好陪伴着我的年岁。
诗中提到的“浊醪粗饭”体现了古代农民生活的朴实与简单,这种生活方式在诗人心中是一种宁静而真实的存在,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林震,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游览江阴时,受到江边自然美景的启发,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舟入江阴集句》是一首描绘江边自然风光的诗,诗中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首联“疏疏芦苇旧江天”用“疏疏”形容芦苇的稀疏,勾勒出一种恬静的气氛,仿佛让读者感受到江边的微风轻拂,带来一丝清凉和宁静。“何处风光最可怜”则是诗人对自然美的追问,展现了他对美好景致的向往。
中间两句“一带楼台擎晓月,万株杨柳拂晴烟”则通过具体的意象展现了清晨的美丽:高耸的楼台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动人,成片的杨柳在阳光照耀下轻轻摇曳,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人在这样的景致中感受到了一种自我放逐的闲适,正如后两句所示,身心远离尘世的困扰,享受着自然的滋润与丰收。
整首诗气韵悠长,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自我放逐的闲适与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体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豁达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何处风光最可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失望
b) 对美好景色的向往
c) 对人生的无奈
“三顷湖田秋更熟”中“熟”字的意思是?
a) 变熟
b) 丰收
c) 变得温暖
诗中提到的“浊醪粗饭”反映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奢华
b) 朴实
c) 忧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