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2:0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2:01:18
答常学士
作者:李梦符 〔唐代〕
罢修儒业罢修真,
养拙藏愚春复春。
到老不疏林里鹿,
平生难见日边人。
洞桃深处千林锦,
岩雪铺时万草新。
深谢名贤远相访,
求闻难博凤为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诗人放弃了儒学的学习和修行,选择在春天的田野中隐居,保持自己的纯朴与愚钝。即使到了老年,也不曾与林中的鹿疏远,相比之下,自己一生却很难遇到日边的那位隐士。洞中的桃花深处,千树花开如锦;山岩上铺满了雪,万草在时光中焕发新生。诗人深表感谢那些远道而来的名士,然而想要与他们交好却很困难。
李梦符,唐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与政治变迁的时代。他的诗风简朴自然,常常表达对名利的淡泊及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写于诗人选择隐居的时期,反映出他对当时社会名利纷争的厌倦,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常学士”可能是指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与朋友之间的情感联系。
这首诗展现了李梦符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态度。全诗以“罢修”开头,直接表明了诗人对儒家学问的放弃,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林里鹿”和“洞桃深处”,不仅传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隐含出一种哲学思考: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心的宁静。
在情感表达方面,诗人通过对比手法,突显出人际关系的疏离。虽然与自然生灵亲近,但与世俗名士的交往却极为困难,这正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的意象丰富,情感深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李梦符作为唐代诗人的独特风格。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出一种对世俗纷争的逃避与内心的宁静。此外,诗中流露出对友谊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感慨,构成了诗人内心复杂情感的交织。
李梦符放弃了哪两种修行?
A. 佛教与道教
B. 儒业与修真
C. 诗词与音乐
D. 医学与算命
诗中“日边人”指的是?
A. 隐士
B. 学者
C. 君主
D. 商人
诗人对名士的态度是?
A. 渴望交往
B. 不屑一顾
C. 充满敌意
D. 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