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时事 其一

《时事 其一》

时间: 2025-05-01 16:57:21

诗句

黄阁自清邃,相公生较迟。

可怜多难日,犹似太平时。

绝技摸棱手,间情歇后诗。

死伤都不问,丙吉是良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7:21

原文展示

时事 其一
黄阁自清邃,相公生较迟。
可怜多难日,犹似太平时。
绝技摸棱手,间情歇后诗。
死伤都不问,丙吉是良师。

白话文翻译

黄阁显得清幽明净,而相公却出生得较晚。可怜那些多灾多难的日子,却依旧如同太平盛世。绝技的掌握如同摸索,间歇时的情感化为诗句。对死伤的事情完全不去关心,丙吉(指古代名士)却成了我的良师。

注释

字词注释

  1. 黄阁:指的是一座高楼或塔,象征清明和高远。
  2. 相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的是有成就的男子。
  3. 可怜:可惜、令人同情。
  4. 多难日:多灾多难的日子。
  5. 绝技:高超的技艺。
  6. 摸棱手:形容用手去探索、摸索。
  7. 间情:闲暇之际的情感。
  8. 丙吉:古代著名的隐士,作为良师。

典故解析

  • 丙吉:丙吉是汉代的隐士,以其清白和智慧受到尊重,诗中提到他强调了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惺,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多难之时,诗人借用个人的感受,表达对社会局势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时事 其一》通过对比清幽的黄阁与生于乱世的相公,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与思考。诗歌开头的“黄阁自清邃”似乎在描绘一种理想的境界,然而“相公生较迟”则暗示了在这样的理想中,个人的成长却遭遇了阻碍。接下来的“可怜多难日,犹似太平时”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尽管身处动荡,内心却渴望平静。

“绝技摸棱手”与“间情歇后诗”则描绘了一种艺术的追求与内心情感的交错,诗人通过创作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而“死伤都不问”则显露了对周围悲剧的漠然,似乎在反映出一种无奈与无力。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含蓄,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黄阁自清邃:描绘了黄阁的清幽,象征理想境界。
  2. 相公生较迟:反映了诗人在此理想境界中,个人成长的滞后。
  3. 可怜多难日:表达对多灾多难时局的惋惜。
  4. 犹似太平时:强调尽管身处乱世,内心的渴望依然向往太平。
  5. 绝技摸棱手:描述追求艺术的过程,充满探索与摸索。
  6. 间情歇后诗:创作诗歌是在闲暇时抒发情感。
  7. 死伤都不问:表现出对社会悲剧的冷漠。
  8. 丙吉是良师:隐士丙吉成为诗人的精神导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黄阁”和“相公”的对比,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象征:黄阁象征着理想与清明,而“死伤”则象征现实的残酷。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思考,凸显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黄阁:象征理想与高远。
  2. 相公:代表才华与成就,但受限于时代。
  3. 死伤:象征社会动荡与人间苦难。
  4. 丙吉:象征智慧与清白,成为诗人的精神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黄阁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理想与高远
    B. 现实的困境
    C. 忧伤的情感

  2. 诗中提到的“丙吉”是何种身份?
    A. 皇帝
    B. 隐士
    C. 文人

  3.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开心
    B. 无奈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春望》杜甫 — 同样反映了战乱带来的感慨。
《静夜思》李白 —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李惺的《时事》,前者表现个人的孤独与享受,而后者则更关注社会现实与历史的无奈,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清代诗词集》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李惺诗歌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答陈述古二首 醉蓬莱·重九上君猷 元修菜(并叙) 次韵郑介夫二首 题潭州徐氏春晖亭 菩萨蛮(七夕) 岐亭五首(并叙) 太皇太后阁六首 雨中看牡丹三首 江郊(并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烦苦 包含萋的词语有哪些 走山泣石 面字旁的字 立刀旁的字 赐隐 生别死离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玉成其美 包含卯的成语 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沿顺 啧啧称赞 舌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爪字旁的字 谐淑 励精图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