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2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24:02
日夕登高楼,矫首瞩寰宇。
寒暑递佳迁,中处皆逆旅。
独雁无长鸣,秋林多宿雨。
揽衣起徘徊,无言倚南户。
青阳不长在,春华已尘土。
何以写我忧,横琴不成抚。
每天傍晚我登上高楼,抬头眺望广阔的天地。
寒来暑往,四季交替,任何地方都像是过客的旅馆。
孤雁不再长鸣,秋天的林间常有细雨留宿。
我揽衣起身徘徊,默默倚靠在南窗下。
春天的阳光不会长久存在,春花早已化为尘土。
我该用什么来表达我的忧伤呢?即使有琴也无法抚奏。
作者介绍:顾植(公元1640-1710),字子美,号容庵,清代诗人。顾植的诗风清新,情感真挚,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顾植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经历了明清易代之际的历史变迁。诗中流露出的孤独与忧愁,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感受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杂诗 其三》通过日常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愁。诗的开头,作者站在高楼之上,俯瞩天地,展现出一种渴望与追求的姿态。随着季节的流转,寒暑更替,诗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意识到人生如逆旅,随时可能变幻无常。
孤雁的无声,秋林的细雨,均在渲染一种萧瑟孤寂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内心的孤独。接着,诗人站在窗前,沉思无言,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消逝,青阳与春华的对比,突显出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最后,诗人用“何以写我忧”来感叹自己的无奈,尽管有琴可抚,却无法表达出心中的忧伤。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孤独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孤独与忧伤的深刻感悟,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交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每天在什么地方眺望?
A. 河边
B. 高楼
C. 山顶
诗中提到的“逆旅”指的是什么?
A. 旅馆
B. 人生如旅
C. 旅行
诗中“青阳不长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失落
C.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