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2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23:53
送郑尚书赴兴元
——姚合 〔唐代〕
儒有登坛贵,何人得此功。
红旗烧密雪,白马踏长风。
斧钺来天上,诗书理汉中。
方知百胜略,应不在弯弓。
这首诗表达了对郑尚书赴兴元任职的祝福与感慨,讲述了儒士登上高位的荣耀,然而,谁能真正享受这种功名呢?红色的旗帜在雪地中燃烧,白马则在长风中奔驰。高官显贵从天而降,诗书文化深植于汉地。最终明白,百战的胜利策略,其实并不在于弯弓射箭。
作者介绍:姚合,唐代诗人,字子华,号秋水,生于河南,后仕于长安,曾任职于吏部和太宗主持的典籍事业。他的诗风清新,语言简练,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郑尚书赴兴元任职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与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姚合对功名与权力的思考。
《送郑尚书赴兴元》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对郑尚书前往兴元任职的祝福,展现了对功名、权力和文化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儒有登坛贵”引入,强调了儒生获得高位的光荣与荣耀,但接着却以“何人得此功”发问,暗示在复杂的社会中,真正能获得功名的人并不多。这种对功名的反思,揭示了诗人对仕途的冷静与理智。
接着,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红旗与白马的意象,既表现出战争的壮阔场面,又寓意着事业的进展与顺利。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对仗的手法,使得意象更加鲜明。
后半部分“斧钺来天上,诗书理汉中”则展示了权力的来源与文化的根基,诗书不仅是文化的象征,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唐代的治国理念。
最后一句“方知百胜略,应不在弯弓”更是将主题升华,表明了对战争与策略的深刻理解,胜利的关键不在于武力,而在于智慧和谋略。整首诗以清新而深刻的笔触,体现了姚合对人生、事业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
逐句解析:
儒有登坛贵,何人得此功。
红旗烧密雪,白马踏长风。
斧钺来天上,诗书理汉中。
方知百胜略,应不在弯弓。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功名的反思,强调智慧与文化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胜利在于策略而非单纯的武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红旗烧密雪”描绘了什么场景?
诗中强调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