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金州西园九首·莓苔

《题金州西园九首·莓苔》

时间: 2025-04-27 16:54:14

诗句

茅堂阶岂高,数寸是苔藓。

只恐秋雨中,窗户亦不溅。

眼前无此物,我情何由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54:14

原文展示:

题金州西园九首·莓苔
茅堂阶岂高,数寸是苔藓。
只恐秋雨中,窗户亦不溅。
眼前无此物,我情何由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茅草屋的台阶并不高,几寸的地方长满了苔藓。诗人担心秋天的雨水会打湿窗户。眼前没有这种景象,我的情感又如何能够释放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茅堂:用茅草搭建的房子。
  • :台阶。
  • 苔藓:一种生长在潮湿环境中的植物,常见于阴湿的地方。
  • :担心,害怕。
  • :指雨水打湿。
  • :表达、发泄。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秋雨与苔藓的场景,引发了诗人的情感思考,体现了唐诗中常见的自然与人心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约 780—850),唐代诗人,字子元,号孟云,生于河南,后迁居长安。姚合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生活细节,往往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姚合晚年,可能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在诗中,诗人以苔藓和秋雨作为媒介,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情感。

诗歌鉴赏:

姚合的《题金州西园九首·莓苔》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种宁静而略显忧伤的氛围。诗的开头“茅堂阶岂高”,让人感受到一种朴实无华的生活场景,茅草屋的台阶虽然不高,却因苔藓的生长而显得生机勃勃。苔藓的存在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

接下来“只恐秋雨中,窗户亦不溅”,秋雨的到来让诗人感到一丝忧虑。窗户的湿润与苔藓的生长形成对比,似乎在暗示着生命的流逝和时间的无情。最后一句“眼前无此物,我情何由遣”,则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流露。没有苔藓的存在,他的情感无从寄托,造成了一种孤独感和失落感。

整首诗以细腻的观察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唐诗特有的自然情怀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茅堂阶岂高”:描述茅草屋的台阶并不高,象征着简朴的生活。
  2. “数寸是苔藓”:苔藓生长的高度,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细腻。
  3. “只恐秋雨中,窗户亦不溅”:表达对秋雨的担忧,窗户湿润的景象引发了诗人的思考。
  4. “眼前无此物,我情何由遣”:没有可寄托情感的事物,诗人感到无所适从。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苔藓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时间的流逝。
  • 对仗:诗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孤独与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苔藓:象征生命的坚韧与脆弱,也承载了时间的印记。
  • 秋雨:代表着忧伤与思考,引发诗人对生命的深刻反思。
  • 窗户:象征着内心的感受与外界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茅堂”是什么样的房子?
    • A. 砖瓦房 B. 茅草屋 C. 木屋
  2. 诗人担心什么会打湿窗户?
    • A. 秋风 B. 秋雨 C. 夏雨
  3. “眼前无此物”中的“此物”指的是什么?
    • A. 苔藓 B. 秋雨 C. 生活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姚合的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与人心的关系,但姚合更强调细微的生活情感,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更为广阔的自然情怀。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表现了唐诗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相关学术论文与研究书籍。

相关查询

春云 偈七首 其七 偈七首 其六 偈七首 其五 偈七首 其四 偈七首 其三 偈七首 其二 偈七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感慨激昂 老生 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皮字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大训 只情 华而不实 堙芜 包含滂的词语有哪些 溘然长往 济结尾的成语 折文旁的字 反行两得 同字框的字 予取予夺 刀笔贾竖 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