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6:5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54:14
题金州西园九首·莓苔
茅堂阶岂高,数寸是苔藓。
只恐秋雨中,窗户亦不溅。
眼前无此物,我情何由遣。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茅草屋的台阶并不高,几寸的地方长满了苔藓。诗人担心秋天的雨水会打湿窗户。眼前没有这种景象,我的情感又如何能够释放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秋雨与苔藓的场景,引发了诗人的情感思考,体现了唐诗中常见的自然与人心的关系。
作者介绍: 姚合(约 780—850),唐代诗人,字子元,号孟云,生于河南,后迁居长安。姚合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生活细节,往往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姚合晚年,可能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在诗中,诗人以苔藓和秋雨作为媒介,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情感。
姚合的《题金州西园九首·莓苔》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种宁静而略显忧伤的氛围。诗的开头“茅堂阶岂高”,让人感受到一种朴实无华的生活场景,茅草屋的台阶虽然不高,却因苔藓的生长而显得生机勃勃。苔藓的存在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
接下来“只恐秋雨中,窗户亦不溅”,秋雨的到来让诗人感到一丝忧虑。窗户的湿润与苔藓的生长形成对比,似乎在暗示着生命的流逝和时间的无情。最后一句“眼前无此物,我情何由遣”,则是诗人情感的直接流露。没有苔藓的存在,他的情感无从寄托,造成了一种孤独感和失落感。
整首诗以细腻的观察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体现了唐诗特有的自然情怀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内心的孤独与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姚合的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与人心的关系,但姚合更强调细微的生活情感,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更为广阔的自然情怀。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表现了唐诗的多样性与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