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杏溪十首 莲塘

《杏溪十首 莲塘》

时间: 2025-05-05 10:20:34

诗句

方塘菡萏高,繁艳相照耀。

幽人夜眠起,忽疑野中烧。

晓寻不知休,白石岸亦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20:34

原文展示:

方塘菡萏高,繁艳相照耀。
幽人夜眠起,忽疑野中烧。
晓寻不知休,白石岸亦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方形的池塘,池塘中盛开的荷花高高矗立,鲜艳的花朵相互辉映。夜晚,一个隐居的人在梦中醒来,忽然觉得周围像是燃起了篝火。清晨醒来后,寻找荷花的踪迹,却发现白色的石头岸边也显得陡峭。

注释:

字词注释:

  • 方塘:方形的池塘。
  • 菡萏:荷花的别称。
  • 幽人:指隐居的人。
  • 夜眠起:夜间睡觉后醒来。
  • 忽疑:突然觉得。
  • 野中烧:像是野外在燃烧。
  • 晓寻不知休:黎明时分寻找,不知何时停下。
  • 白石岸:白色的石头岸边。
  • :陡峭的样子。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菡萏”作为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常象征着清雅、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唐代诗人,字子文,号洮溪,生于公元约 780 年,卒于 850 年。他以诗歌闻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杏溪十首》系列诗作是姚合在晚年时创作的,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沉浸与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他在某个清晨偶然间的所见,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姚合的《莲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场景。开篇的“方塘菡萏高,繁艳相照耀”以简练的两句勾勒出荷花的高雅与繁盛,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而“幽人夜眠起,忽疑野中烧”则通过幽人夜起的瞬间感受,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仿佛让读者也跟随诗人进入梦境与现实交织的境地。最后“晓寻不知休,白石岸亦峭”表现了清晨时分的探索感,隐喻着诗人在生活中的追求与思索。整首诗虽短,却层次分明,情感悠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方塘菡萏高,繁艳相照耀”:描绘了一个方形的池塘,荷花高高盛开,鲜艳的花朵相互辉映,表现了自然之美。
  • “幽人夜眠起,忽疑野中烧”:夜晚的隐士在梦中醒来,突然觉得四周像在燃烧,营造出一种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情境。
  • “晓寻不知休,白石岸亦峭”:清晨时分,他在寻找荷花,忘却了时间,发现岸边的白石也显得极为陡峭,暗示着探索中的艰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荷花与光辉相照耀进行比喻,突出其美丽。
  • 拟人:通过“幽人夜眠起”的描写,赋予了诗人一种人的情感与感知。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表现了诗歌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同时,也隐含了对生活中无常与变化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花:象征清雅、高洁。
  • :代表宁静、思考的时刻。
  • 晨曦:象征新生与希望。
  • 白石:象征稳固与坚韧。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种和谐、宁静的自然氛围,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方塘菡萏高”描绘了什么?

    • A. 高山
    • B. 荷花
    • C. 河流
  2. “幽人夜眠起”中“幽人”指的是?

    • A. 隐士
    • B. 游人
    • C. 渔夫
  3. 诗中提到的“白石岸”给人什么感觉?

    • A. 温暖
    • B. 陡峭
    • C. 平坦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姚合的《莲塘》与王维的《竹里馆》均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幽美,但姚合更侧重于荷花的生动与对比,而王维则通过竹子的清幽表现内心的淡泊。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示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姚合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四言诗 其九 四言诗 其八 四言诗 其七 四言诗 其六 四言诗 其五 四言诗 其四 四言诗 其三 四言诗 其二 四言诗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稔恶不悛 应器 鸣鹤之应 不赀之躯 邑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缶字旁的字 蹑蹻檐簦 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屯蹇 水字旁的字 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靑字旁的字 灰黑 素门凡流 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左驭 包含命的词语有哪些 闹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