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0:2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20:34
方塘菡萏高,繁艳相照耀。
幽人夜眠起,忽疑野中烧。
晓寻不知休,白石岸亦峭。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方形的池塘,池塘中盛开的荷花高高矗立,鲜艳的花朵相互辉映。夜晚,一个隐居的人在梦中醒来,忽然觉得周围像是燃起了篝火。清晨醒来后,寻找荷花的踪迹,却发现白色的石头岸边也显得陡峭。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菡萏”作为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常象征着清雅、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作者介绍: 姚合,唐代诗人,字子文,号洮溪,生于公元约 780 年,卒于 850 年。他以诗歌闻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杏溪十首》系列诗作是姚合在晚年时创作的,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沉浸与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他在某个清晨偶然间的所见,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姚合的《莲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场景。开篇的“方塘菡萏高,繁艳相照耀”以简练的两句勾勒出荷花的高雅与繁盛,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而“幽人夜眠起,忽疑野中烧”则通过幽人夜起的瞬间感受,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仿佛让读者也跟随诗人进入梦境与现实交织的境地。最后“晓寻不知休,白石岸亦峭”表现了清晨时分的探索感,隐喻着诗人在生活中的追求与思索。整首诗虽短,却层次分明,情感悠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同时,也隐含了对生活中无常与变化的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种和谐、宁静的自然氛围,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方塘菡萏高”描绘了什么?
“幽人夜眠起”中“幽人”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白石岸”给人什么感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姚合的《莲塘》与王维的《竹里馆》均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幽美,但姚合更侧重于荷花的生动与对比,而王维则通过竹子的清幽表现内心的淡泊。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示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