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4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48:06
身病心轻安,道肥体癯瘦。
好怀当告谁,四墙枣红皱。
负暄不可献,扪虱坐清昼。
端有真富贵,千秋万年后。
我虽然生病,但内心却感到轻松安宁;
身体肥壮却又显得瘦弱。
我想倾诉我的忧愁,却不知道该告诉谁,
四周的墙壁泛着枣红的色彩,显得格外皱褶。
享受阳光是不可奢望的,只能在清静的白昼里抓虱子。
真正的富贵,应该是在千秋万代之后。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之一,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的晚年,反映了他在病中对生活的思考和内心的宁静。诗中表达了他对身体虚弱的无奈及对富贵的淡然态度,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作者的病痛和内心的安宁,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心态。在描写“身病心轻安”时,作者将身体的疲惫和内心的平和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他对生死的豁达。后半部分则借助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盼。诗中的“负暄不可献”体现了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渴望却又无可奈何,表现了作者在病痛中的孤独感与思索。整首诗凝聚了深厚的生活哲理,既有对现实的反思,又有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黄庭坚深邃的智慧。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病痛和内心安宁的深刻思考,传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真正富贵的追求。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负暄”指的是什么?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可以对比黄庭坚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在病痛中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但黄庭坚更为淡然,杜甫则更多倾诉对国家的忧虑,展现出不同的生活境遇与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