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谢陈正字送荔支三首

《谢陈正字送荔支三首》

时间: 2025-05-04 23:43:18

诗句

十年梨枣雪中看,想见江城荔子丹。

赠我甘酸三百颗,稍知身作近南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3:43:18

谢陈正字送荔支三首

原文展示

十年梨枣雪中看,
想见江城荔子丹。
赠我甘酸三百颗,
稍知身作近南官。

白话文翻译

十年来在雪中看梨和枣的情景,
想必能见到江城的荔枝红艳艳。
你赠我三百颗甘甜又酸涩的荔枝,
让我稍微知道你身为南方官员的生活。

注释

  • 十年:指时间久远。
  • 梨枣:指的是梨和枣,常用来比喻生活中的平淡。
  • 雪中:在冬天的雪中,暗指艰苦的环境。
  • 荔子:指荔枝,鲜美而富有地方特色的水果。
  • 甘酸:形容荔枝的味道,既有甜又有酸。
  • 南官:指在南方任职的官员。

典故解析

  • 江城:指的是长江沿岸的城市,可能是指荔枝的产地。
  • 荔枝:在古代被视为珍果,常用来象征美好和丰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以词风清新、笔力遒劲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和咏物诗。

创作背景

《谢陈正字送荔支三首》是黄庭坚在送别友人时所作,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南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荔枝象征着南方的热情与丰收。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富有情感,通过对荔枝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南方生活的向往。开头的“十年梨枣雪中看”引入了一种寒冷的环境,暗示了诗人多年来生活的艰辛。而“想见江城荔子丹”则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荔枝的鲜艳色彩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两句“赠我甘酸三百颗,稍知身作近南官”则是诗人对友人的谢意,表达了通过荔枝这一媒介,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显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及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十年梨枣雪中看:回忆过去十年的生活,梨和枣在寒冷的环境中显得格外平淡无奇。
  2. 想见江城荔子丹:对江城荔枝的渴望,暗示着南方的温暖和美好。
  3. 赠我甘酸三百颗:友人赠送的荔枝,表达了感激和情谊。
  4. 稍知身作近南官:通过这份礼物,感受到友人的生活情况,展现出对南方官员的羡慕。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将冬天的梨枣与南方的荔枝进行对比,突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 夸张:对荔枝的数量“三百颗”的夸张,增强了诗中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梨枣:象征平淡的生活。
  • 荔子:象征美好与热情。
  • :象征艰难与冷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黄庭坚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江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长江沿岸的城市
    • B. 北方的城市
    • C. 西部的城市
    • D. 东南沿海城市
  3. 诗中“甘酸三百颗”中的“甘酸”是指什么?

    • A. 甜和咸
    • B. 甜和苦
    • C. 甜和酸
    • D. 酸和苦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荔枝》:同样以荔枝为题材,表达对南方生活的向往。
  • 杜甫《曲江对雨》:描绘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诗词对比

比较黄庭坚与苏轼的荔枝诗,两者都表达了对荔枝的赞美,但黄庭坚更侧重于友谊的表达,而苏轼则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庭坚诗文选》

相关查询

送季子微赴李宁武总兵之约 春兴 其八 春兴 其七 春兴 其六 春兴 其五 春兴 其四 春兴 其三 春兴 其二 春兴 其一 香烟 其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鼠牙雀角 追风逐日 见字旁的字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尾尾 蟨场 邮骑 肚束三篾 革字旁的字 陶令琴 分遣 禾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取乱存亡 病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