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魏万之京

《送魏万之京》

时间: 2025-04-30 10:05:13

诗句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树色 一作:曙)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05:13

原文展示: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
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
御苑砧声向晚多。
树色一作曙莫见,
长安行乐处,
空令岁月易蹉跎。

白话文翻译:

清晨听到远行的朋友唱着离别的歌,昨夜微霜刚刚渡过河面。鸿雁在忧愁中无法忍受这样的歌声,而云山的景色,更是让人感到身在异乡的凄凉。关城的树色暗示着寒冬将近,御苑传来的砧声在傍晚显得格外频繁。树影朦胧,像是黎明即将来临,却又看不到长安的欢乐场所,空余岁月在指间悄然流逝。

注释:

  • 游子:远行的人。
  • 微霜:轻微的霜降。
  • 鸿雁:大雁,常用作思乡或离别的象征。
  • 砧声:指的是敲打布料的声音,寓意着忙碌和生活的琐事。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欢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颀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人的关怀。

创作背景:

《送魏万之京》写于送别友人魏万赴京的场合,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情感交织,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与人们内心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送魏万之京》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的开篇通过“朝闻游子唱离歌”引入,直接表达了离别的主题。清晨的歌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动人,引发了诗人的思绪。接着,诗人提到“昨夜微霜初渡河”,用“微霜”一词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暗示时光的流逝与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

鸿雁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这里用“鸿雁不堪愁里听”,将离别之愁与鸿雁的悲鸣相联系,传达了心中无奈的情感。接下来的“云山况是客中过”则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氛围,云山的景色让人倍感凄凉,更突显出“客”字的含义——无论身在何处,心始终惦记着故乡。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绘关城的树色和御苑的砧声,展现了即将到来的寒冬和生活的琐碎,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则是全诗的高潮,体现了对光阴流逝的无奈与惋惜,表达了对过去欢乐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在意境上构建了一个秋冬交替、忧伤离别的场景,展示了李颀细腻的情感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朝闻游子唱离歌:早晨听到远行者在唱离别的歌,直接引入主题。
  2. 昨夜微霜初渡河:昨夜的霜降在水面上微微闪烁,增添了清晨的寒意与孤独感。
  3. 鸿雁不堪愁里听:鸿雁在忧愁中听着歌声,象征着离别的愁苦。
  4. 云山况是客中过:云山的景象更显得客居的寂寞,强调了身在异乡的感受。
  5. 关城树色催寒近:关城的树色暗示着寒冬的到来,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6. 御苑砧声向晚多:御苑中敲打布料的声音在傍晚愈发频繁,暗示生活的琐碎。
  7. 树色一作曙莫见:树影模糊,似乎要迎接黎明,却看不到长安的欢乐。
  8. 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长安的快乐场所因时间流逝而难以再现,令人感到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游子”与“鸿雁”相提并论,通过比喻深化离别的主题。
  • 拟人:鸿雁“听”离歌,赋予自然以人性,表现愁苦。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增添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离别的情景与冬季的到来,反映了对人生无常、光阴流逝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以及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游子:象征离别与远方。
  • 鸿雁:思乡之情的象征。
  • 微霜: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树色: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映射。
  • 砧声:生活琐事与人际关系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游子”指的是谁?

    • A. 远行的人
    • B. 乡村的孩子
    • C. 诗人的朋友
    • D. 以上皆是
  2. “鸿雁不堪愁里听”中“鸿雁”象征了什么?

    • A. 乡愁
    • B. 离别
    • C. 友情
    • D. 以上皆是
  3.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与欢乐
    • B. 离别与孤独
    • C. 迷茫与失落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A
  2. D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别》与李颀的《送魏万之京》都表达了离别的主题,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离别的感伤,而李颀则更注重于内心的忧愁与时间的流逝。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体现了唐诗的多样性与深刻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李颀诗集》

相关查询

皇女周汉国端孝公主挽诗二首 其二 水龙吟 暮春一首 挽章孺人 史稿 和钟子鸿二首 解连环(甲子生日) 过章戴二首 咏潇湘八景各一首 烟寺晚钟 病起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鼻息如雷 走字旁的字 血流飘卤 揆理度情 提盒 倒八字的字 風字旁的字 二人同心 宦女 贫富悬殊 改过从新 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隹字旁的字 担险 目眢心忳 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