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5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52:09
壶中天慢 送春
作者: 吴兰畹 〔清代〕
深深庭院,正绿肥红瘦,几番梅雨。
九十韶光都过了,引起离思千缕。
燕语添愁,莺声做暖,无计留春住。
依稀梦醒,谁将心事低诉。
回首芳草天涯,王孙去也,消息知何处。
难道东风真有脚,踏碎落红无数。
豆蔻歌残,蔷薇香冷,寂寞扃朱户。
匆匆一别,添人多少情绪。
在深深的庭院里,正值繁茂的绿意与凋零的红花,几场梅雨已经过去。
九十春光已逝,引发了千丝万缕的离愁。
燕子的呢喃增添了忧愁,黄莺的歌声却带来温暖,却无计可留住春天。
梦中依稀醒来,谁来低声诉说心中的思绪?
回首那芳草如茵的天涯,王孙已去,不知音信在何方。
难道东风真的有脚,踩碎了无数落花?
豆蔻的歌声已残,蔷薇的香气已冷,寂静封闭着朱色的大门。
匆匆一别,不知又添了多少情绪。
作者介绍:吴兰畹,清代女词人,生于江南,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风著称。她的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尤其在抒写离愁别绪上表现突出。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末,正值春天的尾声,诗人因春日的逝去而生出离愁,结合梅雨的季节,增添了诗的伤感和沉思的气氛。
《壶中天慢 送春》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吴兰畹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春日流逝的惋惜与离别的愁苦。诗开篇以“深深庭院”引入,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环境,紧接着“正绿肥红瘦”则通过色彩的对比,揭示了春天的繁盛与衰败。接下来的“几番梅雨”使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梅雨带来的不仅是湿润的空气,更是心头的忧伤。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燕语添愁,莺声做暖”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生机与离愁交织的复杂感受。燕子的叫声是春的象征,却也增添了离愁;而莺的歌声则如春天的温暖,但却无力挽留即将逝去的季节。诗中“回首芳草天涯,王孙去也,消息知何处”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离去者的思念与无奈,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整首诗以“匆匆一别,添人多少情绪”作结,构成了一个圆满而悲伤的闭合。吴兰畹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使得这首诗在情感上引人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逝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离别的深切思考,展现了清代女性诗人感性细腻的一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绿肥红瘦”体现了什么意象?
A. 春天的繁荣
B. 夏天的热烈
C. 秋天的凋零
“燕语添愁”中的“燕”象征着什么?
A. 离别
B. 春天
C. 悲伤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乐
B. 愁苦
C.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吴兰畹的《送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离愁,但吴兰畹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直接抒发,展示了不同的风格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