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南阳

《咏南阳》

时间: 2025-05-01 03:22:52

诗句

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

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2:52

原文展示

咏南阳
作者:汪遵 〔唐代〕

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
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阳的土地和历史。即使南阳的土地因泥泞而难以耕作,但又何妨在隐蔽的地方耕种呢?如果不是刘备曾三次拜访诸葛亮,谁会知道那座草庐里卧着一位智者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陆困:指陆地被困,泥泞不堪,形容土地的艰难。
  • 泥蟠:泥土蜿蜒缠绕,形容土地的湿滑。
  • 岂妨:难道妨碍,表示不在乎。
  • 隐高踪:隐居而不追求显赫的名声。
  • 先主:指刘备,三国时期蜀汉的建立者。
  • 垂三顾: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以示诚心。
  • 茅庐:草屋,诸葛亮的隐居处。
  • 卧龙:指诸葛亮,因其聪明才智而被称为卧龙。

典故解析

  • 三顾茅庐:出自《三国志》,讲述刘备为求贤才,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这一典故反映了对人才的重视与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遵,唐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汪遵对南阳的情感寄托,南阳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与智者的聚集地,诗中通过典故表达出对人才与努力耕作的尊重。

诗歌鉴赏

《咏南阳》是一首蕴含深厚历史感的诗作。诗人首先描绘南阳的土地状况,尽管泥泞不堪,但仍然可以在隐秘之地耕作,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更是对隐士精神的赞美。接着,诗人引入典故,提及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强调了对人才的重视和求贤若渴的态度。

全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具有深刻的哲理性。诗中“岂妨耕稼隐高踪”一句,既表达了不怕艰难的精神,也暗含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而“若非先主垂三顾”则将历史与现实结合,展现了人才的重要性。通过这两句,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南阳的赞美,也引发读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陆困泥蟠未适从:描绘南阳土地的艰难,表达出对于自然环境的无奈。
  2. 岂妨耕稼隐高踪:说明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仍然可以选择隐居耕作的生活。
  3. 若非先主垂三顾:引入刘备的历史故事,强调求贤的重要性。
  4. 谁识茅庐一卧龙:用卧龙来比喻诸葛亮,表现出其卓越才智的隐蔽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诸葛亮比作“卧龙”,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南阳的土地和历史,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和对隐士精神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艰难环境的克服与坚韧态度的肯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阳:象征着历史与隐士的聚集地。
  • 泥土:象征着艰难与努力。
  • 茅庐:代表隐士的生活与隐居的选择。
  • 卧龙:象征着卓越的才能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先主”指的是谁?
    A. 曹操
    B. 刘备
    C. 孙权
    D. 诸葛亮

  2.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茅庐”是指一个著名的山峰。 (对/错)

  3. 填空题:诗中“岂妨耕稼隐高踪”表达了对__生活的向往。

答案

  1. B. 刘备
  2. 隐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王勃)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咏南阳》与《滕王阁序》:两首诗都展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但《滕王阁序》更侧重于个人的雄心壮志,而《咏南阳》则强调对隐士的珍视与对人才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为对汪遵《咏南阳》的全面解析,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翁高邮挽诗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 风雨 寒食日游百花亭 三月二十日闻德音寄李德升席大光新有召命皆寓永州 舍弟踰日不知雪势密因再赋 述怀 火后借居君子亭书事四绝呈粹翁 次韵谢表兄张元东见寄 火后问舍至城南有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食字旁的字 桑新妇 捻头 公旬 玉石俱烬 金门绣户 华胥之梦 四字头的字 廾字旁的字 追魂夺魄 见字旁的字 适俗随时 亅字旁的字 流润 便宜行事 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