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2:52
咏南阳
作者:汪遵 〔唐代〕
陆困泥蟠未适从,岂妨耕稼隐高踪。
若非先主垂三顾,谁识茅庐一卧龙。
这首诗描绘了南阳的土地和历史。即使南阳的土地因泥泞而难以耕作,但又何妨在隐蔽的地方耕种呢?如果不是刘备曾三次拜访诸葛亮,谁会知道那座草庐里卧着一位智者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汪遵,唐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汪遵对南阳的情感寄托,南阳是历史上著名的隐士与智者的聚集地,诗中通过典故表达出对人才与努力耕作的尊重。
《咏南阳》是一首蕴含深厚历史感的诗作。诗人首先描绘南阳的土地状况,尽管泥泞不堪,但仍然可以在隐秘之地耕作,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更是对隐士精神的赞美。接着,诗人引入典故,提及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强调了对人才的重视和求贤若渴的态度。
全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具有深刻的哲理性。诗中“岂妨耕稼隐高踪”一句,既表达了不怕艰难的精神,也暗含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而“若非先主垂三顾”则将历史与现实结合,展现了人才的重要性。通过这两句,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南阳的赞美,也引发读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南阳的土地和历史,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和对隐士精神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艰难环境的克服与坚韧态度的肯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先主”指的是谁?
A. 曹操
B. 刘备
C. 孙权
D. 诸葛亮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茅庐”是指一个著名的山峰。 (对/错)
填空题:诗中“岂妨耕稼隐高踪”表达了对__生活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对汪遵《咏南阳》的全面解析,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