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聊城

《聊城》

时间: 2025-05-04 00:55:09

诗句

刃血攻聊已越年,竟凭儒术罢戈鋋。

田单漫逞烧牛计,一箭终输鲁仲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5:09

原文展示:

刃血攻聊已越年,
竟凭儒术罢戈鋋。
田单漫逞烧牛计,
一箭终输鲁仲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道,刀剑的鲜血已经流淌了整整一年,竟然依靠文人的学问来停止战争。田单只是徒然展现其烧牛的计谋,最终一箭却输给了鲁仲连。

注释:

  • :刀剑。
  • :鲜血,这里指战争带来的血腥。
  • :聊城,地名,这里可以引申为聊城之战。
  • 儒术:儒家学问,指以文化和道德来解决问题。
  • 戈鋋: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鋋指刀剑,合起来指战争。
  • 田单:战国时期的齐国名将,以智谋著称。
  • 烧牛计:田单用的策略,通过烧牛来迷惑敌人。
  • 鲁仲连:指鲁国的名将,以一箭之功成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遵,唐代诗人,生平及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时代的动荡和个人的遭遇。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战乱频繁的时期,表达了对战斗的厌倦和对文化的依赖,反映出士人对和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聊城》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诗人通过对聊城之战的回顾,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士人的无奈。开头两句描绘了刀剑之血流淌的场景,展现了长时间战争带来的伤痛与疲惫。接着,诗人转向对儒家文化的依赖,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无力的情感。田单的策略虽然聪明,却在鲁仲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暗示了智谋在面对强敌时的局限性。全诗感情深沉,结构紧凑,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性和战争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刃血攻聊已越年:开头一句,强调了战争的持久性,刀剑流出的鲜血让人心痛,体现了对战争的厌倦。
  • 竟凭儒术罢戈鋋:这里转折,表明面对战争,儒家的文化和智慧成为了唯一的依靠,显示出士人无奈的心态。
  • 田单漫逞烧牛计:提及历史人物田单,表现出他虽然智勇双全,但面对现实的残酷,策略未必能奏效。
  • 一箭终输鲁仲连:最后一句以悲剧收尾,说明了即使有计谋,终究也难以战胜实力,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刃血”和“戈鋋”,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同时,诗中运用典故,通过历史人物的引入,使得情感更为深厚,增加了诗的厚度。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战争与智慧的关系展开,揭示出在巨大的历史洪流面前,个人的智慧往往显得微不足道,强调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反思历史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刃血:象征战争的残酷和痛苦。
  • 儒术:代表智慧与文化的力量。
  • 田单、鲁仲连:历史人物象征着智谋与实力的对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聊城》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汪遵
    • C. 杜甫
  2. 田单的烧牛计主要是用来?

    • A. 击败敌人
    • B. 迷惑敌人
    • C. 保护自己
  3. 诗中提到的“戈鋋”指的是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
    • C. 文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同样反映了战争带来的苦难。
  • 李白的《侠客行》,展现了对英雄气概的追求与战争的无奈。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汪遵的《聊城》同为反映战乱的诗作,前者更侧重于对家国破碎的悲伤,后者则更强调智慧与实力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庭芳·咏茶 望海楼 蝶恋花·海岱楼玩月作 中秋登楼望月 水调歌头·中秋 留别妻 送抚州钱郎中 环波亭 恩藏主送古梅求诗 北归三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狱的成语 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剽窃 飠字旁的字 蚀本生意 歹字旁的字 三框儿的字 百依百随 食为民天 包含齿的词语有哪些 三点水的字 轻手轻脚 于陵子仲 阜字旁的字 弱劣 湿云 拘墟之见 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白昼见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