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偈

《偈》

时间: 2025-05-03 23:47:15

诗句

我有一条拄杖,寻常将何比况。

采来不在南山,亦非昆崙西嶂。

拈起满目光生,放下骊龙缩项。

同徒若也借看,卓出人中之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47:15

原文展示:

我有一条拄杖,寻常将何比况。
采来不在南山,亦非昆崙西嶂。
拈起满目光生,放下骊龙缩项。
同徒若也借看,卓出人中之上。

白话文翻译:

我手中有一根拄杖,平常能与什么相比较呢?
这根杖不是在南山所采,也不是昆仑的西峰所生。
举起它,眼前一片光明;放下它,骊龙便会缩回脖子。
如果同伴们也能借此看一看,便能超越众人,卓然独立。

注释:

  • 拄杖:用来支撑身体的棍子,象征生活的支柱或信念。
  • 南山、昆仑:代表中国的名山,具有神秘和崇高的象征。
  • 骊龙:传说中的龙,象征力量与高贵。
  • 卓出人中之上:意为超越众人,显得更为卓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慧宪,宋代禅宗僧人,以其哲理深邃的诗作著称,常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禅理。

创作背景:在宋代,禅宗文化兴盛,诗词成为表达哲思的重要方式。此诗可能是在对生活的感悟中写成,体现了诗人对自我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偈》通过“拄杖”这一意象,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自身信念的坚持。开篇以拄杖引入,暗示其在生活中所起的支撑作用,而“寻常将何比况”则透露出对平凡事物的淡然态度。诗中提到的南山与昆仑,既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也是对现实时空的反思。通过“拈起满目光生”的描写,表现出拄杖带来的启迪与光明,象征着智慧的获得。最后一句“卓出人中之上”,则强调了通过内心的力量与智慧,达到超越众人的境界。这种超然的态度与禅宗的哲学思想相契合,使得全诗充满了禅意,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智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我有一条拄杖”:引入主题,拄杖作为生活的支撑。
    2. “寻常将何比况”:表达对平凡生活的闲适和无所依托的思考。
    3. “采来不在南山,亦非昆崙西嶂”:明确拄杖的来源,强调其独特性。
    4. “拈起满目光生”:象征智慧与启迪,触及生命的光辉。
    5. “放下骊龙缩项”:放下执念,表达内心的宁静。
    6. “同徒若也借看”:希望同伴也能洞察,传递智慧。
    7. “卓出人中之上”:追求超越,表现出自我修行的境界。
  •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拄杖比作生活的支柱)、拟人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通过对拄杖的描写,表达了个人信念与智慧的重要性,强调内心的力量可以超越外在的环境。

意象分析:

  • 拄杖:象征生活的支柱与信念。
  • 南山、昆仑:理想与追求的象征,代表高尚与卓越。
  • 骊龙:象征力量与高贵,隐喻内心的潜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拄杖”象征什么? A. 生活的支柱
    B. 物质财富
    C. 朋友的支持

  2. 诗人提到的“南山”与“昆仑”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A. 生活的烦恼
    B. 理想与追求
    C. 个人的经历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探讨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 《题西林壁》苏轼:表达对内心世界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偈》和《登高》王勃:两者均表现对自我境界的追求,但《偈》更侧重于内心的修行与启迪,而《登高》则更强调人生的感慨与抒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禅宗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夜听邻家唱 黄河 和刘原甫复雨寄永叔 重送杨明叔 送徐终秘校罢泾尉而归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首其二扬扇 和原甫会灵讌集之什 茶灶 题嘉兴永乐院檇李亭 野田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提手旁的字 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达则兼善天下 胡同 瑕不掩瑜 腻云 三波六折 玉成之恩 孽种 见字旁的字 卜字旁的字 周庙 切中时病 四畅 风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包含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诨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