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5:18
浣溪沙 其二
作者: 冯煦 〔清代〕
春在愁中与梦中。
晚莺雏燕各西东。
东皇无计惜残红。
乍采蘼芜栖曲径,
又携芍药下疏栊。
恁时相见太匆匆。
春天在忧愁与梦中交织,
黄昏时分,黄莺与燕子各自飞向西东。
东皇无计留住这残余的花红。
偶然在小路上采摘了蘼芜,
又带着芍药走过那稀疏的栏杆。
那时我们相见,实在太匆匆了。
冯煦,清代诗人,生于嘉庆年间,擅长词作和诗歌,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情感细腻。
此诗写于春日,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短暂,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春天的花朵虽美,但转瞬即逝,象征着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浣溪沙 其二》是一首充满春意与惆怅的词作。开篇“春在愁中与梦中”,以春天的美好与愁苦的心情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在诗人的心中,却夹杂着忧愁与梦幻,似乎春天的美丽并不能驱散心中的阴霾。
接下来的“晚莺雏燕各西东”,描绘了春日黄昏时分,黄莺与燕子各自飞散的景象。这一画面不仅生动地呈现了春天的景色,也隐喻着人与人之间的离别与分散,增添了诗中淡淡的惆怅。
“东皇无计惜残红”一句,表达了春天的无情与短暂,即使是东风也无法挽留那残余的花红。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令整个诗篇更显深沉。
后半部分“乍采蘼芜栖曲径,又携芍药下疏栊”,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春日小径上采花的情景,然而这一切却被时间所限制,最终以“恁时相见太匆匆”收尾,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相聚与离别,仿佛一切美好都在瞬间结束。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忧伤而又带着春天的气息,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春天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反映了对春天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孤独。
诗中“东皇”指的是哪个自然现象?
“乍采蘼芜”中的“乍”意为:
整首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