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唐享昊天乐。第四

《唐享昊天乐。第四》

时间: 2025-05-11 20:01:45

诗句

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

菲德承先顾,祯符萃眇躬。

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微诚讵幽感,景命忽昭融。

有怀惭紫极,无以谢玄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20:01:45

原文展示

巍巍睿业广,赫赫圣基隆。
菲德承先顾,祯符萃眇躬。
铭开武岩侧,图荐洛川中。
微诚讵幽感,景命忽昭融。
有怀惭紫极,无以谢玄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政权的崇高理想与责任感。第一句描绘了国家的伟大事业和宽广的前景;第二句提到继承先王的德政,暗示着对先贤的敬仰;第三句表现了对历史的铭记与对未来的规划;第四句则表达了对命运的感慨与自省的思想;最后两句则流露出一种无以回报的惭愧之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巍巍:形容高大、雄伟的样子。
  • 睿业:聪明的事业,指国家的政治与经济。
  • 赫赫:显著、光辉的样子。
  • 承先顾:继承先王的德行与政策。
  • 祯符:吉兆的符号,这里指吉祥的命运。
  • 萃眇躬:聚集在自身,强调自我对国家的责任。
  • 铭开:铭记、刻印在心中。
  • 武岩:可能指特定的地名或象征。
  • 洛川:指洛水,这里象征着文化与历史的源流。
  • 微诚:微小的诚意,暗示对伟大事业的敬畏。
  • 紫极:紫微星,古代帝星的象征。
  • 玄穹:深邃的天空,象征着天命与宇宙的伟大。

典故解析
诗中涉及的“紫极”与“玄穹”均指代古代帝王与天命的象征,表达了对权力与责任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朝的统治者。她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提升了女性的地位。其诗歌风格多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政治意识。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武则天执政时期,正值唐朝盛世,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国家未来的愿景与责任,展现了作为统治者的自省与期许。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雄壮的气势开篇,首先强调了国家的伟业与光辉基业,展现了武则天作为女皇对国家的深切关怀。接着,通过承继先王的德政,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与对未来的期望。诗中的意象丰富,诸如“铭开武岩侧”和“图荐洛川中”,不仅传达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暗示了对未来的规划与期盼。同时,诗的最后两句则表现出一种深深的自我反省与惭愧,武则天作为女皇,面临着巨大的责任和历史的重压。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深邃,情感真挚,展现了武则天的政治理想与对国事的关切,也反映了她个人的内心挣扎与对命运的思考。通过这首诗,读者能够感受到她作为一位女性统治者的独特魅力与时代的复杂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巍巍睿业广:开篇描绘国家的伟大事业,给人一种壮观的视觉感受。
  2. 赫赫圣基隆:强调国家基业的辉煌,暗示着武则天的统治成就。
  3. 菲德承先顾:表达对先王的追思与德行的承继。
  4. 祯符萃眇躬:吉祥的命运聚集在自身,体现出作者对责任的自觉。
  5. 铭开武岩侧:铭记历史与文化,表明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6. 图荐洛川中:象征着对未来的规划,展示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望。
  7. 微诚讵幽感:微小的诚意难以感动,反映出内心的渺小与自省。
  8. 景命忽昭融:命运的光辉瞬间显现,表达对命运的感慨。
  9. 有怀惭紫极:内心的惭愧,体现出对皇权的敬畏与责任感。
  10. 无以谢玄穹:无法报答深邃的天命,反映出对权力与责任的思考。

修辞手法
本诗采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此外,意象的运用极具象征性,体现出武则天对国家与权力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期盼与对历史的敬重,同时也揭示了作为统治者的自我反思与对天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巍巍:象征伟大,代表国家的雄姿。
  • 赫赫:光辉,象征着权力的显赫。
  • 武岩:象征历史的厚重。
  • 洛川:文化与历史的源流,代表着文明。
  • 紫极:帝王的象征,体现权力的神圣与责任。
  • 玄穹:天命的象征,反映出对命运的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巍巍”一词的意思是:
    A. 低矮
    B. 高大
    C. 狭小
    D. 平坦

  2. “赫赫圣基”中的“赫赫”指的是:
    A. 显著
    B. 微小
    C. 平凡
    D. 隐蔽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历史的追忆
    B. 对未来的展望与责任
    C. 对个人情感的表达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by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国家与人生的思考。
  • 《春望》by 杜甫: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李白的诗歌多表现个体的豪情与奔放,而武则天的诗则更多展现对国家的责任感与沉重的历史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武则天传》
  • 《唐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步虚词四首 其二 步虚词四首 其一 步虚词赠印鍊师 步虚词三首 其二 步虚词三首 步虚词天妃宫作 步虚词 其六 步虚词 其五 步虚词 其三 步虚词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革面洗心 月衔半规 乐而忘返 龜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四点底的字 见笑大方 钱可使鬼 起早挂晚 气字旁的字 襟背 波波碌碌 一笔不苟 日字旁的字 夫结尾的成语 无人不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