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4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40:19
江房无叶落,松影带山高。
满寺中秋月,孤窗入夜涛。
旧真悬石壁,衰发落铜刀。
卧听晓耕者,与师知苦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的夜晚,居住在一所山中的房子里,周围环境的孤寂与宁静。窗外的松树高耸,屋外的秋叶纷纷落下,寺庙里明亮的秋月照耀着大地,夜晚伴随着窗外的波涛声。诗人回忆起过去的真情,感慨岁月流逝,仿佛自己正在经历着衰老和时间的无情。在这宁静的夜里,他倾听着晨耕者的劳作声,心中感知到劳动的艰辛与师长的教诲。
李洞,唐代诗人,性格隐逸,往往以山水为题材,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冷暖。李洞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展现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秋宿经上人房》创作于秋季,正值一年中的丰收季节,诗人选择在一位高人(可能是僧侣或隐士)的房子中夜宿,反映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劳动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寂的氛围。首联“江房无叶落,松影带山高”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秋天的萧瑟与高远的意境,既有自然景观的描写,又带有诗人内心的感受。接下来的“满寺中秋月,孤窗入夜涛”则通过秋月与夜涛的结合,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使得静谧的夜晚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诗的后两联则转向内心的思考,“旧真悬石壁,衰发落铜刀”描绘了时间带来的变化与无情,回忆起往日的真情,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衰老的无奈。而最后一句“卧听晓耕者,与师知苦劳”则点明了诗人的思想,强调了对劳动的尊重与生活的领悟。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劳动的深刻理解,展现出一种恬淡而深邃的哲理。
逐句解析: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劳动的尊重,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通过秋夜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一种孤寂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中哪个意象表现了秋天的萧瑟?
诗中提到的“晓耕者”象征着什么?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