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2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8:35
寄自牧上人
五老回无计,三峰去不成。
何言谢云鸟,此地识公卿。
梦愧将僧说,心嫌触类生。
南朝古山寺,曾忆共寻行。
五老峰回头无计可施,三峰山的路途又未能前行。
何必说那谢云鸟,我在这里与公卿相识。
梦中羞愧想告诉僧人,心中却厌恶那些俗事。
南朝的古山寺,我曾经记得和你一起去寻访的情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齐己,字景公,号慧明,唐代著名僧人和诗人。生于公元779年,卒于公元835年。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佛教思想,作品多描写山水与僧侣生活,体现了超然物外的境界。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齐己晚年,表达了他对山水的向往和对往昔友人的思念。身为僧侣的他,常常在山中修行,诗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
《寄自牧上人》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齐己通过描绘山水自然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思索。诗的开头,"五老回无计,三峰去不成",展现了他在自然中迷惘的状态,似乎在暗示人生路途的艰难与无奈。接着,"何言谢云鸟,此地识公卿",通过对常伴的云鸟的提及,表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后两句"梦愧将僧说,心嫌触类生",表达了他在梦中对僧人倾诉的羞愧,内心的烦恼与世俗的牵绊。最后一句"南朝古山寺,曾忆共寻行",则是对过去的追忆,展现了他与友人共同探访古寺的美好记忆,使人感受到诗人对友谊的深切怀念与对当下孤独的对比。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细腻,既有对自然的描写,又有对人情的思考,体现了齐己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孤独、怀旧与对友情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在山水之间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过往的深切怀念。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独白,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五老”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座山峰
C. 一位古代诗人
“心嫌触类生”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情感?
A. 对世俗的厌烦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人际关系的期待
诗中提到的“南朝古山寺”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忧伤
C. 精神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