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黄秀才鉴空阁

《和黄秀才鉴空阁》

时间: 2025-04-26 14:49:10

诗句

明月本自明,无心孰为境。

挂空如水鉴,写此山河影。

我观大瀛海,巨浸与天永,九州居其间,无异蛇盘镜。

空水两无质,相照但耿耿。

妄云桂兔蟆,俗说皆可屏。

我游鉴空阁,缺月正凄冷。

黄子寒无衣,对月句愈警。

借君方诸泪,一沐管城颖。

谁言小丛林,清绝冠五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9:10

和黄秀才鉴空阁

原文展示

明月本自明,无心孰为境。
挂空如水鉴,写此山河影。
我观大瀛海,巨浸与天永,
九州居其间,无异蛇盘镜。
空水两无质,相照但耿耿。
妄云桂兔蟆,俗说皆可屏。
我游鉴空阁,缺月正凄冷。
黄子寒无衣,对月句愈警。
借君方诸泪,一沐管城颖。
谁言小丛林,清绝冠五岭。

白话文翻译

明亮的月亮本身就是明亮的,心中无意的人又怎么能理解其中的境界呢?月亮挂在空中,像水中的镜子,映照出这山河的影子。我观望大海,浩瀚的水面与天际相连,九州大地就在其中,宛如蛇在盘绕的镜子。空灵的水和天空都没有实体,相互映照却显得分外清晰。那些妄言的传说,如桂树、兔子和蟾蜍,都是可以抛弃的俗说。我游览鉴空阁,缺月之夜正显得凄冷。黄子穿得单薄,对着月亮的诗句愈加警醒。借你那方诸的泪水,我轻轻洗净了管城的事迹。谁说那小小的丛林不清幽,竟然可以胜过五岭的美景。

注释

  • 明月:明亮的月亮,象征清明与明晰。
  • 无心:没有心思或意图。
  • :境界,情境。
  • 挂空如水鉴:像水中镜子一样悬挂在空中。
  • 大瀛海:指浩瀚的大海。
  • 九州:古代对中国的称呼,指全国。
  • 蛇盘镜:比喻海面,如同蛇在盘绕的镜子。
  • 妄云:虚妄的传说。
  • 桂兔蟆:指月亮上的神话生物,象征虚幻的事物。
  • 缺月:月亮缺损,象征孤独。
  • 黄子:指黄秀才,诗中的对话者。
  • 方诸泪:古代神话中的神兽,象征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苏轼以其卓越的诗词、散文和书法成就而闻名,被誉为“苏东坡”。其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和自然景物,风格豪放洒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一生中遭遇政治挫折的时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鉴空阁是一个反映内心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的地方,苏轼在这里创作,体现了他对世事的洒脱和对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苏轼的《和黄秀才鉴空阁》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诗,更是一种哲学思考的体现。诗中以“明月”开篇,强调了事物本身的明晰与真实;而“无心”则提出了对境界的思考,令人深思。诗的意象通过对“水鉴”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清澈而空灵的美感。接下来的“大瀛海”、“九州”等词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浩瀚与人类渺小的对比。

苏轼在诗中通过对空水的描绘,体现出一种空灵的哲思,强调了真理与虚妄之间的对立。他提到“妄云桂兔蟆”,用以质疑那些不真实的传说,表现出对真实与虚幻的思考。最后几句中,随着缺月的凄冷,黄子寒无衣的形象愈发清晰,反映出诗人对朋友的关怀与对孤独的感慨。

整首诗构建了一个清雅而富有哲理的意境,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探寻人生的真谛,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明月本自明:明亮的月亮本身就是明亮的,强调了事物的本质。
  2. 无心孰为境:没有心思的人又怎能理解其中的境界,表达了领悟的重要性。
  3. 挂空如水鉴:月亮悬挂在空中,像水中的镜子,呈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4. 写此山河影:映照出山河的影子,强调了自然与人心的相互映照。
  5. 我观大瀛海:我观察浩瀚的大海,展现出对自然的敬畏。
  6. 巨浸与天永:巨大的海水与天际相连,形成了宏大的景象。
  7. 九州居其间:九州大地就在其中,表现出中国的辽阔。
  8. 无异蛇盘镜:如同蛇在盘绕的镜子,形象生动。
  9. 空水两无质:空灵的水和天空都没有实体,反映了哲学思考。
  10. 相照但耿耿:相互映照却显得分外清晰,体现了对比之美。
  11. 妄云桂兔蟆:虚妄的传说,说明人们的迷信。
  12. 俗说皆可屏:这些俗说都是可以抛弃的,表现了对真理的追求。
  13. 我游鉴空阁:我游览鉴空阁,展现了诗人的行动。
  14. 缺月正凄冷:缺月之夜显得凄冷,营造了孤独的氛围。
  15. 黄子寒无衣:黄子穿得单薄,表现了友人的困境。
  16. 对月句愈警:对着月亮的诗句愈加警醒,强调文学的力量。
  17. 借君方诸泪:借你那方诸的泪水,表现了情感的交流。
  18. 一沐管城颖:轻轻洗净管城的事迹,表现了对历史的反思。
  19. 谁言小丛林:谁说那小小的丛林不清幽,反转了对比。
  20. 清绝冠五岭:清绝之美胜过五岭,强调清幽之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水中的镜子,构建出和谐的意境。
  • 对仗:如“空水两无质,相照但耿耿”,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对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友谊的珍视及对真实与虚幻的反思。诗中展现的孤独感与友谊的温暖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明晰与真实。
  • 空水:象征哲学思考与空灵之美。
  • 九州:象征广阔的土地与历史。
  • 缺月:象征孤独与凄凉。
  • 小丛林:象征清幽之美。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丰富了表达,还深刻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明月本自明”的意思是: A. 月亮是自明亮的
    B. 月亮有意图
    C. 月亮的美丽
    D. 月亮与自然无关

  2. “空水两无质”表达了什么?
    A. 水和空都很重
    B. 水和空无实体
    C. 水可以照见月亮
    D. 水和空都是谎言

  3. 诗中的“缺月”象征什么?
    A. 完美
    B. 孤独
    C. 欢乐
    D. 满月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静夜思》 vs 《和黄秀才鉴空阁》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思乡之情,而苏轼的《和黄秀才鉴空阁》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哲理思考。两首诗都展现了月亮的美,但情感基调和主题有所不同。李白的诗更为直接而感伤,而苏轼则在自然描写中融入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正宫】醉太平 警世 【双调】沉醉东风 归田 【双调】折桂令 归隐 【中吕】朝天子 归隐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归隐 寄栎园少司农兼送雪客归金陵 柳敬亭说书行 题顾符真画 湖上晚归 其二 湖上晚归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小字头的字 剩墨 包含益的成语 风字旁的字 积金至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青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一资半职 收离聚散 先字旁的字 百岁之后 壁坞 迪厅 绒毯 讳疾忌医 靖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