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 遁轩

《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 遁轩》

时间: 2025-05-06 03:18:45

诗句

冠盖相望起隐沦,先生那得老江村。

古来真遁何曾遁,笑杀逾垣与闭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18:45

原文展示:

冠盖相望起隐沦,
先生那得老江村。
古来真遁何曾遁,
笑杀逾垣与闭门。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隐居者的生活场景,诗人感慨道:
车马相望的繁华景象,隐秘的居所却依然存在。
先生你怎么能逃脱这世俗的江村呢?
自古以来,真正的隐逸又有谁能真正逃避呢?
不禁让人发笑,那些只是在墙外徘徊、闭门不出的行为。

注释:

  • 冠盖:指车马和车盖,象征富贵的出行。
  • 隐沦:隐匿于世,处于隐蔽状态。
  • 老江村:指世俗的乡村生活。
  • 真遁:真正的隐逸者。
  • 逾垣与闭门:指那些仅仅在家中不出门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融合了豪放与婉约,表现了人生的哲思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的隐居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世俗繁华的反思。诗中“先生”可能指的是当时的某位隐士,反映了苏轼对隐者的尊重与对自身生活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冠盖相望”的描写,展示了世俗的繁华与喧嚣,和“隐沦”的对比,强调了隐者的孤独与宁静。诗人以“先生”引导出对隐士的思考,提问“那得老江村”,不仅是在询问隐者的选择,更是在反思自己作为诗人的处境。接下来的“古来真遁何曾遁”则揭示了隐逸的虚幻与不可能,暗示着真正的逃避并不存在。最后一句“笑杀逾垣与闭门”则以轻松的口吻,嘲讽那些只在家中闭门不出的行为,表现出诗人对这些表面隐逸的无奈与嘲笑。整体上,诗通过对隐逸的思考,体现了对生活、世俗与人性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冠盖相望起隐沦:描绘了繁华的场景,隐者的生活显得格外隐秘。
    • 先生那得老江村:表达对隐者选择的疑惑和对世俗生活的无奈。
    • 古来真遁何曾遁:质疑真正的隐逸是否存在,暗含对生活的反思。
    • 笑杀逾垣与闭门:以戏谑的口吻,指责那些只在家中避世的人。
  •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使读者深思隐逸的真实含义。
    • 比喻:将隐士的生活比作“闭门”,寓意深刻。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隐逸生活的虚幻与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反思和对真正隐逸的怀疑。

意象分析:

  • 冠盖:象征世俗的繁华与富贵。
  • 隐沦:代表隐逸的生活状态。
  • 老江村:指代世俗的乡村生活,暗示一种逃避的心态。
  • 逾垣与闭门:象征表面的隐逸与实际的逃避行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冠盖相望”的意思是:
    A. 车马相互对望
    B. 隐者居所
    C. 自然景色

  2. 诗中提到的“真遁”是什么?
    A. 逃避现实
    B. 真实的隐逸
    C. 隐居的生活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无奈
    B. 嘲讽
    C. 赞美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探讨隐逸与自然的关系。
  • 陶渊明的《饮酒》,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苏轼与王维的隐逸诗歌都有着对自然的热爱,但苏轼更侧重于对世俗的反思与调侃,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参考资料:

  • 《苏轼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研究》

相关查询

金陵哭外舅叶六桐先生 其一 五月二十八日书诗人壁 五月二十八日书诗人壁 五月二十八日书诗人壁 寻张司马墓 卧病旬日未己闲书所感 周公谨砚(四首选二) 苍水 过云木冰记 山居杂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才高运蹇 惟利是求 从佐 张口结舌 鬲字旁的字 效颦学步 风字旁的字 前哨 穷凶 林芳 包含叹的成语 羊质虎皮 仙要 亅字旁的字 月字旁的字 包含钱的成语 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