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1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10:13
十载漂然未可期,那堪重作看花诗。
门前恶语谁传去,醉后狂歌自不知。
刺舌君今犹未戒,灸眉我亦更何辞。
相従痛饮无余事,正是春容最好时。
这十年来我漂泊不定,真不知何时能安定下来,怎么还敢再写赏花的诗呢?
门前的恶语究竟是谁在传扬,喝醉后我狂歌大唱却全然不知。
你那尖刻的言辞至今仍未停止,而我也无话可说。
我们痛快地喝酒,没有其它事情可做,这正是春天最美好的时光。
苏轼的“刺舌君”这一形象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之间的相互批评与讽刺,反映了士人之间复杂的交往关系。同时,诗中提到的“看花”也常常是古人表达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的主题。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在文学创作上成就斐然,尤以诗、词、文三绝著称。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心情复杂,尽管遭遇困境,但仍选择以饮酒作乐,寄情于自然,体现了他豁达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生动地展现了苏轼在困境中的心态,既有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也有对友人之间嬉笑怒骂的豁达态度。诗歌开头提及“十载漂然”,表明作者经历了漫长的漂泊生涯,心中难免感到无奈与惆怅。随后的“那堪重作看花诗”则显示出他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重作诗篇似乎显得奢侈而不切实际。
而“门前恶语”与“醉后狂歌”形成对比,显示出他对外界批评的漠视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即使受到谴责,他仍旧选择沉醉于歌声之中,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刺舌君今犹未戒”不仅是对他人的调侃,也透露出对自身言辞的自省。最后在“正是春容最好时”中,他将诗意引向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美好,传递出一种乐观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遭遇逆境时的豁达态度,虽然生活艰难,但仍然选择享受当下,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展现出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中“十载漂然”指的是作者的什么状态?
“刺舌君”指的是?
诗中作者对流言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