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0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00:09
相国晋公挽歌二首
作者:顾况 〔唐代〕
玉节朝天罢,洪炉造化新。
中和方作圣,太素忽收神。
盛德横千古,高标出四邻。
欲知言不尽,处处有遗尘。
凝笳催晓奠,丹旐向青山。
夕照新茔近,秋风故吏还。
本朝光汉代,从此扫胡关。
今日天难问,浮云满世间。
这首诗表达了对晋公的悼念。诗中提到,晋公曾经朝拜天帝,直到他去世,象征着他的一生与神圣的造化息息相关。他的德行横溢,超越了历史的千古,他的榜样高出四邻。想要了解他的言辞之深,处处都有他的遗迹和影响。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为晋公的葬礼所做的准备,从清晨的号角声到高大的旗帜迎向青山。最后,夕阳照在新坟上,秋风中,旧日的官吏们回归故里。诗人感慨,今日的局势难以询问,浮云弥漫在世界之间,带来了无限的惆怅。
顾况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腻情感。顾况的作品多涉及历史、政治和个人情感,具有深刻的社会洞察力。
此诗创作时正值唐朝的动荡时期,晋公的去世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诗人在悼念之余,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沉思。
《相国晋公挽歌二首》是顾况对晋公深切怀念的作品,诗中将晋公的德行与宇宙的造化相联系,体现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开篇以“玉节朝天罢,洪炉造化新”开头,以神圣的仪式感展现了晋公的伟大与崇高。接着,诗人通过“盛德横千古,高标出四邻”进一步强调了晋公的德行是自古以来的楷模,显示了他在历史长河中的光辉形象。
后半部分的“凝笳催晓奠,丹旐向青山”描绘了晋公葬礼的庄重场景,表现出对他的深切怀念和哀悼。最后两句“今日天难问,浮云满世间”则升华了诗的情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仿佛在说,虽然晋公已经离去,但他的精神和影响依旧存在,然而如今的世道却让人难以捉摸,令人感到无所适从。
整首诗在节奏和情感上都极为和谐,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高水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晋公的悼念,表达了对其伟大德行的赞美,以及对现实局势的无奈与惆怅。诗人在缅怀中传达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表现了深沉的情感。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晋公的个性与贡献,也展示了唐代诗人对历史、人生、德行等深刻的思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道德与历史的重视。
《相国晋公挽歌二首》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顾况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浮云”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永恒
B. 人生的无常
C. 美好的未来
D. 过去的辉煌
“丹旐向青山”中的“丹旐”指的是什么?
A. 青色的旗帜
B. 红色的旗帜
C. 白色的旗帜
D. 黑色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