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9-19 20:54:17
〔唐代〕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唐朝大诗人顾况的诗句“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里断肠时。君畴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被后人归纳一句著名的成语“红叶传情”,然而这却是诗人亲身经历的一段佳话轶事。相传在唐天宝年间的一个秋天,身在洛阳的年轻诗人顾况拾得从皇家宫女所居上阳宫水道流向下水池(今洛阳市西下池村)的一片红叶,叶面上有宫女题写的哀怨诗句“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天宝宫人《题洛苑梧叶上》)。萌动爱意的诗人也赋诗一首写于红叶之上,并将这片红叶从上水池传进宫内,竟然真的和那位哀怨的宫女取得联系。此后顾况和这位宫女二人经常凭借红叶传送爱恋的心声。不久发生唐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官兵为抵挡叛军安禄山进行为期60天的“洛阳保卫战”最终失败,顾况趁战乱找到那位与他传诗的宫女逃出上阳宫,二人结为连理白头到老。从此红叶被视作坚贞不渝的爱情象征传咏至今。这段甜美的爱情故事也被称作“下池轶事”在洛阳古城流传。▲
顾况在《悲歌》序中说,诗乃“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信无逃于声教,岂徒文采之丽耶?” 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他曾模仿《诗经》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并效法《诗经》“小序”,取诗中首句一二字为题,标明主题。如“囝,哀闽也”,“采蜡,怨奢也”,开白居易《新乐府》“首句标其目”的先例。他的乐府诗不避俚俗,不乏尖刻,直接反映现实。《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是他的代表作,其中以《囝》最著名。唐代闽中官吏常取幼童作阉奴,诗中揭发闽吏这一残害人民的罪行,写得极其沉痛。
顾况于至德二载(757年)登进士第。建中二年(781年)至贞元二年(786年),韩滉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曾召为幕府判官。贞元三年,他为李泌所荐引,得以入朝担任著作佐郎。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间贬饶州司户参军。他被贬的原因据说是“傲毁朝列”(李肇《唐国史补》),“不能慕顺﹐为众所排”(皇甫湜《顾况诗集序》)。在贬途经苏州时,与韦应物有诗酬唱。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定居茅山。贞元十六年,皇甫湜曾在扬州见到过他(《顾况诗集序》)。大历六年(771年),任永嘉监盐官,曾著有《仙游记》,描述飞云江上游李庭寻上山砍树,迷不知路,逢见祭水,内有农田、泉竹、果莱、连栋架险、300余家。
【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筑城二章 】 (筑城,刺临戎也。寺人临戎,以墓砖为城壁... 详情
【 游子吟 】 故枥思疲马,故窠思迷禽。浮云蔽我乡,踯躅... 详情
【 道该上人院石竹花歌 】 道该房前石竹丛,深浅紫,深浅红。婵娟灼烁... 详情
【 寻僧二首 】 方丈玲珑花竹闲,已将心印出人间。家家门外... 详情
【 千松岭 】 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问渠何旨意,恐落... 详情
【 郑女弹筝歌 】 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一声雍门... 详情
【 春怀 】 园莺啼已倦,树树陨香红。不是春相背,当由... 详情
【 夜中望仙观 】 日暮衔花飞鸟还,月明溪上见青山。遥知玉女... 详情
【 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燕于巢一章 】 (燕于巢,审日辰也,燕不以甲乙衔泥。)燕... 详情
【 越中席上看弄老人 】 不到山阴十二春,镜中相见白头新。此生不复... 详情
【 题琅邪上方 】 东晋王家在此溪,南朝树色隔窗低。碑沈字灭... 详情
【 寻桃花岭潘三姑台 】 桃花岭上觉天低,人上青山马隔溪。行到三姑... 详情
【 赠僧二首 】 家住义兴东舍溪,溪边莎草雨无泥。上人一向... 详情
【 嵇山道芬上人画山水歌 】 镜中真僧白道芬,不服朱审李将军。渌汗平铺... 详情
【 别江南 】 江城吹晓角,愁杀远行人。汉将犹防虏,吴官... 详情
【 白鹭汀 】 靃靡汀草碧,淋森鹭毛白。夜起沙月中,思量... 详情
【 黄菊湾 】 时菊凝晓露,露华滴秋湾。仙人酿酒熟,醉里... 详情
【 萧寺偃松 】 凄凄百卉病,亭亭双松迥。直上古寺深,横拂... 详情
【 安仁港口望仙人城 】 楼台采翠远分明,闻说仙家在此城。欲上仙城...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