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9:36
酬扬州白塔寺永上人
作者: 顾况 (唐代)
塔上是何缘,香灯续细烟。
松枝当麈尾,柳絮替蚕绵。
浮草经行遍,空花义趣圆。
我来虽为法,暂借一床眠。
这座塔的缘由是什么呢?香灯的烟雾缭绕不息。
松枝像是拂尘的尾巴,柳絮则如蚕丝般轻柔。
漂浮的草随着行人而遍布,空中的花朵似乎蕴含着深意。
我来这里虽然是为了修行,但只想暂时借此处小憩一宿。
本诗虽然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香灯”、“松枝”、“柳絮”等意象都富有佛教和道教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清净和心灵洗涤的追求。
作者介绍:顾况,字季明,唐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心灵感受。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流露出对宗教和哲学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长安时期,顾况因缘于白塔寺的宁静环境,抒发了他对宗教的思考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这首《酬扬州白塔寺永上人》展现了顾况对佛教寺庙宁静氛围的细腻观察与感受。诗的开头便引入“塔”这一重要意象,暗示着宗教的神圣与庄严。接着,诗人以“香灯续细烟”描绘出一种祥和的氛围,仿佛可以感受到那袅袅的香烟中弥漫的宁静与思绪。松枝和柳絮的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还传达出一种轻盈的意境,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而“浮草经行遍,空花义趣圆”则是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草和花作为自然的象征,表达了生命的流动和无常。最后一句“我来虽为法,暂借一床眠”则更是直白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真实状态,除了追求宗教教义外,他也渴望片刻的安宁和休息,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我内心的反省。
整首诗在意境上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安宁的情感,既有对宗教的敬仰,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宗教的敬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反映了唐代人对生活和信仰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香灯续细烟”意指什么?
“我来虽为法,暂借一床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