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1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12:06
石门长老身如梦,
旃檀成林手所种。
坐来念念非昔人,
万遍莲花为谁用?
如今七十自忘机,
贪爱都忘筋力微。
莫向东轩春野望,
花开日出雉皆飞。
石门的长老,他的身影仿佛在梦中,
手种的檀香树成林。
如今他坐在这里,思绪却不再是昔日的人,
那万遍盛开的莲花又是为了谁呢?
如今已七十岁,心中早已忘却世俗的纷扰,
对贪恋的事物也已不再挂念,筋骨也逐渐衰微。
不要再向东轩眺望春天的野外,
那花开日出,雉鸟纷飞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石门长老”常被视为隐居山林的高人,象征着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追求内心的宁静。莲花的意象在佛教文化中代表着纯洁与超脱,强调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主张“文以载道”,以自然和人性为主题,作品多表达对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此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期间,面对人生的沉浮与无常,诗人为自己设定了一个超脱的境界,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年长的隐士,表达了柳宗元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即以“身如梦”来形容长老,暗示人生如梦,虚幻而短暂。长老手种的檀香树成林,象征着他栽培的内心世界和对清净生活的追求。接下来的“念念非昔人”则流露出一种对往昔的追忆与反思,似乎在质问过往的意义。
“万遍莲花为谁用?”这一句,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存在价值的怀疑与探讨。随着岁月流逝,长老已然“七十自忘机”,不再执着于世俗的贪爱,反而感悟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结尾的“莫向东轩春野望”,则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告诫人们不必过于眷恋外界的美景,因为那些都只是短暂的瞬间。全诗在清丽的意象与深邃的哲思中,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的淡然与超脱。
整首诗探讨人生的意义,表现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宁静的追求。柳宗元通过对长老的描绘,反映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物质的放下。
“石门长老身如梦”中的“梦”指代什么?
诗中提到的“莲花”象征什么?
“莫向东轩春野望”劝诫人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