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5:19
构法华寺西亭
作者: 柳宗元 〔唐代〕
窜身楚南极,山水穷险艰。
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顽。
西垂下斗绝,欲似窥人寰。
反如在幽谷,榛翳不可攀。
命童恣披翦,葺宇横断山。
割如判清浊,飘若升云间。
远岫攒众顶,澄江抱清湾。
夕照临轩堕,栖鸟当我还。
菡萏溢嘉色,筼筜遗清斑。
神舒屏羁锁,志适忘幽潺。
弃逐久枯槁,迨今始开颜。
赏心难久留,离念来相关。
北望间亲爱,南瞻杂夷蛮。
置之勿复道,且寄须臾闲。
我隐居在楚南的极远之地,山水险峻艰难。
我踏上最高的寺庙,心情显得萧散而无拘束。
西边的斗牛星悬得那么低,似乎可以窥见人世间的事物。
然而这里却像在幽深的山谷,满是杂乱的灌木,无法攀登。
我吩咐小童随意地修剪,修葺这横亘在山间的庙宇。
修建的样子如同区分清浊,轻轻漂浮如同升上云天。
远处的巍峨山峰聚集成顶,清澈的江水环抱着宁静的湾流。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窗前,栖息的鸟儿似乎要我回去。
荷花盛开,色彩斑斓,筼筜竹影留下清丽斑驳。
心灵舒展,不再受羁绊,志趣适合,忘却那幽静的潺潺流水。
抛弃了长久的枯燥,今天终于展露笑颜。
然而,愉悦的心情难以长久,离别的思绪总是相随。
北望亲人仍在,南瞻却是异族的蛮夷。
放下这些不再提起,暂且寄情于这一刻的闲适。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号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与王勃、孟浩然并称“初唐三杰”,以散文、诗歌和赋闻名。柳宗元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思考。
《构法华寺西亭》创作于柳宗元被贬谪期间,身处偏远地区,诗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人在西亭中,感受到自然的幽静与人间的复杂,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哲理。
《构法华寺西亭》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所展现的山水景色,不仅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幽静,还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篇描绘了楚南的艰险地势,反映了诗人身处困境的心理状态。而“步登最高寺,萧散任疏顽”一句,展现了他在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从容和淡泊的态度。
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远岫攒众顶”、“菡萏溢嘉色”,这些意象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有情感,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在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也十分细腻,从初始的孤独感到后来的心灵舒展,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沉思与领悟。最后两句“北望间亲爱,南瞻杂夷蛮”,则是对人生境遇的反思,生动地呈现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总的来看,这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与情感的表达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体现了柳宗元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他在困境中展现的豁达与洒脱。
柳宗元的《构法华寺西亭》主要描写了什么?
诗中“菡萏溢嘉色”中的“菡萏”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