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09:4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09:43:02
亡后见形诗
作者: 李煜 〔唐代〕
异国非所志,烦劳殊清闲。
惊涛千万里,无乃见钟山。
在异国他乡并不是我所志向的地方,虽然生活得很清闲,却也感到无比烦劳。即使在这万里波涛之中,难道我不想念钟山的美景吗?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第二任皇帝,后被宋朝灭国,终身流亡。他以词著称,情感细腻,常以词抒发个人的孤独与失落。
这首诗写于李煜亡国之后,身处异国,他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深切,诗中表达了他对钟山的怀念和对所处境遇的无奈。
《亡后见形诗》以李煜特有的忧伤特质,展现了他亡国后的心境。全诗通过对异国生活的描绘,揭示了李煜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开篇的“异国非所志”,直接表达了他对流亡生活的无奈和对故土的向往。接下来的“烦劳殊清闲”则在矛盾中展现了李煜的心境:表面上生活清闲,但内心却充满了烦恼与不安。
“惊涛千万里”描绘了他面临的艰难处境,海浪的汹涌仿佛象征着他内心的波动与苦痛。而最后一句“无乃见钟山”,则是对故土钟山的直接呼唤,表达了他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渴望。这首诗在情感上深邃而细腻,语言简练却富有力量,充分展现了李煜作为文人的深厚修养与复杂情感。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土的怀念和对流亡生活的无奈,表达了即使在外表看来安静闲适,内心却始终充满对故乡的渴望与思念。
李煜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哪个地方的思念?
A. 洛阳
B. 钟山
C. 长安
D. 长江
“烦劳殊清闲”这句中的“烦劳”意味着什么?
A. 快乐
B. 烦恼
C. 忙碌
D. 安逸
李煜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A. 统治南唐
B. 被俘
C. 流亡他乡
D. 归隐山林
李煜与苏轼的作品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煜的情感更为细腻且忧伤,而苏轼则在其诗中展现了更多的豪放与积极的生活态度。李煜的《亡后见形诗》更注重内心的痛苦,而苏轼的《江城子》则呈现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