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4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42:41
《鹊桥仙·七夕》
作者:苏轼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这首诗描绘了牛郎织女的传说,诗中提到仙子缑山,意指美丽的织女,她在高空的云雾中,似乎不再像那些痴情的牛和傻女那样执着。月光下,笛声已断,似乎有意要告别那位时人。曾经的相遇,像那银河的波涛,依旧带着天风海雨的气息。饮酒相逢,就是前世的缘分,而如今风雨飘散,彼此又要归向何方?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之作,也有细腻婉约之篇。苏轼在政治上屡遭贬谪,但其文学成就卓越,被誉为“词宗”。
创作背景: 《鹊桥仙·七夕》创作于七夕节,这一节日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象征着爱情的忠贞和渴望。此时恰逢中秋,月明如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爱情和命运的感慨。
这首《鹊桥仙·七夕》运用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刻思考。诗中仙子缑山的意象,既渲染了环境的优美,也暗示了织女的高洁与孤独。开篇的“缑山仙子”便引人入胜,令人浮想联翩。
诗的中间部分通过“凤箫声断月明中”传达出一种即将离别的惆怅,笛声的消失预示着美好时光的结束。举手谢时人欲去的画面,营造出一种紧迫感,使人感受到诗人与朋友的惜别之情。诗中提到的“客槎”与“银河波浪”,则描绘了爱情中的波折与不易,暗示着相爱的两人虽然身在不同的地方,但心灵的连接依旧存在。
最后一句“风雨散飘然何处?”引发了对未来的思考,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渺茫。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悠远,恰如其名,展现了七夕节的浪漫与哀愁,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牛郎织女的故事,探讨了爱情的执着与无奈,表达了对缘分的珍视与对未来的迷茫。诗中情感真挚,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离别后的孤独思考。
诗词测试:
《鹊桥仙·七夕》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凤箫声断”代表什么含义?
A. 喜悦
B. 离别
C. 相聚
D. 嫉妒
“风雨散飘然何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
B. 无奈与迷茫
C. 欢乐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