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0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6:00
似梦如尘淅淅,乍无还乍有何时歇。
夜永三更将绝。正值曲巷砧鸣,颓墙蛩咽。
阵阵罗衾凉彻。愁共小屏摺。
逢白雁北来和人说。说道汉寝唐陵,
今夜雨洒丹枫,尽流红血。
这场雨似梦似尘,细细地洒着,时隐时现,不知何时会停。
夜已深,三更快要结束。正是那曲巷里砧板声响,
颓废的墙角虫鸣声不断。
阵阵的凉意透过被褥,愁绪与小屏风一同折叠。
遇见北来的白雁,向人们诉说着,
提到汉代的寝宫和唐代的陵墓,
今晚的雨洒落在丹枫上,仿佛流淌着红色的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6-1689),清代诗人,号青卿,扬州人。他以词作见长,尤其是在咏物、咏怀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曾任职于朝廷,后因种种原因辞官归隐,诗作中常流露出离愁别绪和对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时值中秋,秋雨绵绵,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沉思,反映出个人的孤独与愁苦。
《芭蕉雨 咏秋雨》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在秋雨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愁绪。开篇以“似梦如尘淅淅”描绘了细雨的轻柔,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细雨的来去无常更添了几分惆怅。接下来的“夜永三更将绝”则暗示了漫长的夜晚即将结束,夜深人静时,周围的声音更显得清晰,砧鸣和蛩咽交织出一种寂寥的氛围。
“阵阵罗衾凉彻”一语,不仅描绘了秋夜的寒意,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冷清与孤寂。愁绪与小屏风的折叠,暗示着诗人的心情如同被风吹动的屏风,摇摆不定,难以安稳。在遇到北来的白雁时,诗人用它们的“说”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联系起来,白雁的归来让人想起汉朝的宫殿和唐代的陵墓,历史的沉重感在此刻尤为突出。
最后一联“今夜雨洒丹枫,尽流红血”,将秋雨与红枫的意象结合,表现出一种悲伤的美感。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生命无常和历史更迭的深刻反思。整首诗在表面上是对秋雨的咏叹,实则蕴含着对时光、历史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秋雨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深思,展现了孤独与愁苦的情感,反映了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芭蕉雨 咏秋雨》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陈维崧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汉寝唐陵”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历史的沉重与无常
C. 个人情感
D. 生活琐碎
诗中的“阵阵罗衾凉彻”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秋天的寒意与孤独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严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