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2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0:31
喜太守毕朝散致政
作者:黄庭坚 〔宋代〕
膏火煎熬无妄灾,
就阴息迹信明哉。
功名富贵两蜗角,
险阻艰难一酒杯。
百体观来身是幻,
万夫争处首先回。
胸中元有不病者,
记得陶潜归去来。
全诗翻译:
在无妄的灾难中煎熬,如同被火烤一般,
但在阴暗的地方,可以看到明亮的迹象。
功名与富贵犹如两只蜗牛的角,
而艰难险阻则只如一杯酒。
从众多的身体中观察,发现自身如同幻影,
在万众争斗的地方,我首先回头。
心中本有不受病痛困扰的人,
想起陶渊明的归去来兮。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以清新俊逸的诗风和独特的书法风格而著称,是苏轼的好友,与其有着深厚的交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黄庭坚担任地方官时,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表现出对世俗功名的淡淡讽刺,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此诗通过对比功名富贵与艰难险阻的微小,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膏火煎熬无妄灾”以极具画面感的形象描绘了生活中的苦难,随后“就阴息迹信明哉”则似乎在暗示,虽然生活艰难,但仍有希望的光亮。诗中“功名富贵两蜗角”将功名与富贵比作蜗牛的角,形象地表现了其微不足道,显示了诗人对世俗荣华的轻蔑。
在接下来的“百体观来身是幻”一句,诗人以哲学的角度反思生命的本质,认为身体只是幻影,真正的自我不应被外在的纷扰所困扰。最后的“记得陶潜归去来”,则引入陶渊明的归隐思想,表达了诗人内心渴望归隐、追求宁静生活的理想。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对世俗的超脱与对内心平静的渴望,体现了黄庭坚对人生的细腻观察与深刻反思,展现了他作为诗人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痛苦、功名与自我反思,传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思考,倡导放下世俗名利,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归隐生活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膏火煎熬”的意思是什么?
A. 生活的痛苦
B. 美好的生活
C. 世俗的追求
“功名富贵两蜗角”中,蜗角象征什么?
A. 大的荣华
B. 微小的功名
C. 美好的生活
作者提到的陶潜是代表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归隐的理想
C. 生活的痛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