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7:34
金山芷芝二僧携茗见访
梅尧臣
一游江山上,日日吟不足。
双锡忽来过,衣霜带初旭。
况能持茗具,向此烹新绿。
中左氵右霝水若饴,北焙花如粟。
还将尘虑涤,自愧冠缨束。
何以报勤勤,驰奴扣云谷。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山玩水的情景,诗人感叹自己每天吟咏都不够。忽然,两个手持锡杖的僧人来访,他们的衣袍上带着晨霜,脸上透着初升的阳光。更难得的是,他们带来了茶具,在这里烹煮新鲜的绿茶。茶水如蜜般甜美,焚制的花香如米粒般细腻。诗人希望借此机会洗去心中的烦恼,却又自觉无法报答这份深情厚谊,只能以勤奋的心情去追随那遥远的云谷。
梅尧臣(1002-1060),字梦则,号阮亭,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清新自然,风格独特,颇具道家思想影响。他在官场上经历坎坷,晚年隐居,创作了大量诗作,体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本诗写于梅尧臣隐居时期,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来访的珍惜。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以江山美景为背景,通过对两位僧人来访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清新脱俗的茶会场景。诗人用“日日吟不足”开篇,表现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热爱,暗示了生活的单调与乏味。接着,双锡僧人的突然到访,犹如一阵清风,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和意境。
“况能持茗具,向此烹新绿”,通过对泡茶过程的细致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茶的清香,也传递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中左氵右霝水若饴”,更是将茶水的甘甜与清澈比喻得生动形象,令人心生向往。
诗人在享受茶的同时,感受到尘世的纷扰和自己的渺小,“还将尘虑涤,自愧冠缨束”,表达了对繁杂世事的无奈与自省。最后一句“何以报勤勤,驰奴扣云谷”,则是对友人深情厚谊的感激与回报的无奈,体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梅尧臣对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堪称宋代山水诗中的佳作。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烦恼的思考与超脱,展现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追求,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友谊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双锡”指的是:
A. 两位僧人
B. 两个茶具
C. 两棵树
“衣霜带初旭”中的“霜”指的是:
A. 秋天的霜冻
B. 清晨的露水
C. 冬季的雪花
诗人希望用什么来“涤”去尘虑?
A. 茶水
B. 朋友
C. 山水
答案:
通过这样的对比,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梅尧臣的诗歌风格及其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