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0:26
吴资政挽词二首
作者: 梅尧臣
峨峨陉土厚,自古葬贤人。
百尺不逢水,千年空闭春。
夜台埋琬琰,陇道刻骐驎。
西望缘缨泪,曾无幕府宾。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厚重的土丘,自古以来就埋葬着贤人。尽管这里有百尺的高度,却没有水源,千年间春天的气息都被封闭在这里。夜台之下埋藏着美玉,陇道上刻有骐驎的形象。向西望去,泪水因缘而生,曾几何时这里没有幕府的贵宾。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德裕,号白华,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梅尧臣为吴资政(即吴充)所作的挽词,吴充为人正直,才华出众,深得朝廷器重。诗中对吴充的哀悼,反映了梅尧臣对贤士的尊重与怀念,以及对社会人才流失的惋惜。
《吴资政挽词二首》以其深厚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梅尧臣对吴充的怀念与哀悼。全诗通过描绘土丘、埋藏的美玉和骐驎,象征着贤人所承载的智慧与才华的被埋没,表达了对逝去贤士的惋惜和对人才未能施展的无奈。诗中“百尺不逢水,千年空闭春”的句子,深刻地揭示了贤人被埋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悲哀,仿佛在感叹即使是高耸的山丘,也无法改变其孤寂与无水的命运。最后一句“曾无幕府宾”,则进一步彰显了吴充的孤独与被遗忘,暗示了他为国家和社会所作的贡献未被重视。这首诗用词简练却意蕴深远,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梅尧臣作为宋代诗人的艺术风格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贤士的哀悼与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体现了梅尧臣对于社会历史的深刻反思和人文关怀。
诗词测试:
吴资政挽词是由哪位诗人所作?
诗中“百尺不逢水”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骐驎”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吴资政挽词二首》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与对逝去人才的感慨。杜甫的诗中更多地体现了战乱带来的痛苦,而梅尧臣的诗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哀悼与对贤士的尊重。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