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2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23:56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
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
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
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
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
沉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这首诗的意思是:如果我种兰花而不种艾草,那么即使兰花生长,艾草也会随着生长。兰花和艾草的根系交错,茎叶互相依附,彼此繁荣。兰花的香茎与艾草的臭叶日夜共同成长。如果锄去艾草,可能伤到兰花;而浇水给兰花,可能会滋养艾草。兰花又不能得到浇水,艾草也不能被除去。于是我沉吟思索,心中犹豫不决,想请教你该如何处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感情真挚而著称,涉及题材广泛,包括政治、社会、民生等。白居易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深切关怀。
《问友》创作于白居易与友人之间的一次对话,通过兰花与艾草的比喻,表现了他在生活中面对选择、困惑的心情。这首诗反映了他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同时也折射出唐代社会的复杂人际关系。
《问友》是一首通过兰花与艾草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深思。诗中通过对兰花与艾草的生长状况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友谊与选择之间的微妙关系。兰花象征着高雅、美好,而艾草则被视为普通、带有臭味的植物。诗人面临着选择的困境,一方面希望能够独立种植自己心仪的兰花,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艾草的存在,象征着生活中的那些不如意之事。
诗中反复提到“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这不仅是对植物生长的观察,也是对人生选择的哲理思考。诗人在沉吟中表达了对未来的犹豫和不安,最终选择向君询问,体现了对友谊的重视与对他人意见的尊重。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人生选择与人际关系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面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他人智慧的求助。
诗中提到“种兰不种艾”,意味着什么?
诗人心中犹豫不决的原因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香茎与臭叶”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