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22: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22:05
木兰花慢 湖上桃花开时北游
作者:陈曾寿 〔清代〕
向湖山小别,新雨罢更提壶。
正千树桃花,一堤杨柳,围绕吾庐。
春光十分秾冶,算今生好梦未模糊。
莫把逃禅心事,等闲说与西湖。
愁予。渺渺向征途,天际片云孤。
只斜阳影里,声声啼鴂,暗暗平芜。
春归我行未已,问天涯何处是幽居。
欲寄断红消息,临流还倩愁鱼。
在湖山的小别处,新雨过后,我又提起了壶。
正是千树桃花盛开,满堤杨柳,环绕着我的小屋。
春光如此美好,想来这一生的美梦尚未模糊。
不要把逃避禅意的心事,随便与西湖诉说。
我愁苦的心情,渺渺无边向前行,天边孤云漂浮。
只在斜阳的影子里,听到声声杜鹃的啼鸣,默默的平原。
春天已归去,我的征途尚未结束,问天涯何处是幽居?
想要寄托断红的消息,临流时还要惹起愁绪。
作者介绍
陈曾寿,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多变,常以闲适、自然的景物描写展现内心情感。他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而闻名。
创作背景
《木兰花慢》写于春天,正值桃花盛开的时节,诗人经历了短暂的分别,怀念着湖边的美景与心中的愁苦。此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木兰花慢》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开篇以“向湖山小别”引入,带出一种若即若离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在描写桃花与杨柳的繁盛时,诗人不仅仅是在描绘春光的美丽,更是在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接下来,诗人转向内心的愁苦,“愁予”一词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出一种孤独的征途感。在“天际片云孤”中,孤云的意象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孤独,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漂泊。最后,诗人以“欲寄断红消息”结束,传达出对离别的思念与愁苦,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通过春光、桃花、杜鹃等描绘出一幅美丽而又略显忧伤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展示了清代诗词的细腻与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如“千树桃花”与“堤杨柳”的对比,增强了春天的丰盈感;“声声啼鴂”则赋予了杜鹃以生命,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人生的无常与春天的美好,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人生和内心愁苦的思考,展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细腻描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提到的“千树桃花”象征什么?
A. 离别
B. 春天的美好
C. 孤独
D. 旅行
“愁予”指代的是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愁苦
C. 忧伤
D. 期待
诗中提到的“欲寄断红消息”表达了什么?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对离别的思念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