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兰溪访吴圣与不遇

《兰溪访吴圣与不遇》

时间: 2025-05-03 19:57:33

诗句

夕次兰溪县,溪山照眼明。

云端双塔耸,烟际一桥横。

久旅易悽感,旧游如隔生。

故人寻不值,飘泊若为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57:33

原文展示:

夕次兰溪县,溪山照眼明。云端双塔耸,烟际一桥横。久旅易悽感,旧游如隔生。故人寻不值,飘泊若为情。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停留在兰溪县,溪流和山峦映入眼帘,明亮清晰。云层之上,两座高塔耸立;烟雾之中,一座桥梁横跨。长时间的旅行容易引发凄凉的感受,旧时的游玩仿佛隔世。寻找故人却未能相遇,漂泊的心情难以言表。

注释:

字词注释:

  • 夕次:傍晚停留。
  • 照眼明:形容景色明亮,映入眼帘。
  • 双塔耸:两座塔高耸。
  • 烟际:烟雾之中。
  • 久旅:长时间的旅行。
  • 悽感:凄凉的感受。
  • 旧游:旧时的游玩。
  • 隔生:仿佛隔世。
  • 不值:未能相遇。
  • 飘泊:漂泊。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旅途中的景色和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宋代政治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上主张抗金,文学上以诗文著称,风格沉郁顿挫,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此诗可能作于他的一次旅行中,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李纲的一次旅行中,他在兰溪县停留时,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但因未能遇到故人,产生了深深的思乡和漂泊之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和情感。首两句写景,通过“照眼明”形容溪山之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中间两句通过对“双塔耸”和“一桥横”的描绘,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后四句抒情,表达了久旅的凄凉和对故人的思念,以及漂泊生活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夕次兰溪县:傍晚时分停留在兰溪县。
  2. 溪山照眼明:溪流和山峦映入眼帘,明亮清晰。
  3. 云端双塔耸:云层之上,两座高塔耸立。
  4. 烟际一桥横:烟雾之中,一座桥梁横跨。
  5. 久旅易悽感:长时间的旅行容易引发凄凉的感受。
  6. 旧游如隔生:旧时的游玩仿佛隔世。
  7. 故人寻不值:寻找故人却未能相遇。
  8. 飘泊若为情:漂泊的心情难以言表。

修辞手法:

  • 照眼明: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景色的明亮和美丽。
  • 双塔耸、一桥横: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画面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山:自然美景的象征。
  • 双塔:高耸的建筑物,象征着旅途中的孤独和遥远。
  • 一桥:连接两岸的桥梁,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隔阂。
  • 飘泊:漂泊的生活状态,象征着人生的不确定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夕次兰溪县”中的“夕次”是什么意思? A. 傍晚停留 B. 晚上离开 C. 早晨到达 D. 中午休息 答案:A

  2. 诗中“溪山照眼明”形容的是什么? A. 溪流和山峦的美丽 B. 溪流和山峦的险峻 C. 溪流和山峦的荒凉 D. 溪流和山峦的宁静 答案:A

  3. 诗中“故人寻不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惊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旅夜书怀》: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宁静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李纲的《兰溪访吴圣与不遇》与杜甫的《旅夜书怀》都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但李纲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抒发了内心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纲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李纲诗集》:收录了李纲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李纲诗歌的重要资料。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云霁山横 眼儿媚(霜夜对月) 水龙吟(梅词) 临江仙·人在梦云楼上别 如梦令·别恨眉尖无数 江神子(述情) 探春令 花心动·风软寒轻 念奴娇(夜寒有感) 诉衷情(重台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郡县 力字旁的字 以规为瑱 为裘为箕 穴宝盖的字 幺字旁的字 一手障天 非字旁的字 通海 夤缘而上 褒衣博带 大后儿 干字旁的字 包含呱的词语有哪些 还价 如无其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